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定教”是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学在教先,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学。而强调预习的重要性,正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先学”为开端,教学活动的启动要依赖学生的预习来进行。
一、预习,以学定标
审视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无精打采。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其实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学目标出了问题。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产生有效的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
然而,要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因为,我们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年段特点、文本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的,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基本上还是由老师的主观意识和经验意识决定的,与学生的实际学情还有比较大的出入。为了缩小差距,制定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我们不妨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先精心设计一份预习作业,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再作相应的调整。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有一篇题目为《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说明文,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字词目标:能掌握5个生字的音形,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内容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3.表达目标:能找出并赏析增强说明效果的几种修辞手法。根据目标,设计的预习作业是:1.字词方面:看拼音写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意思写词语。2.内容方面: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语来概括“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的?”3.表达方面:为了增强说明的效果,这篇课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分别有什么好处?
从学生的预习情况来看,在字词方面,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自主掌握,但近60%的学生对“矿藏”的“藏”的读音不能正确掌握;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30%的学生没能把五个要点都找对找全,近80%的学生虽然找对找全了要点,但不会概括;在表达方面,90%的学生找到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近15%的学生找到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针对以上预习情况,原来预设的三个目标可以调整为:1.能正确掌握“矿藏”的“藏”的读音;2.能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的五个要点;3.能找到并赏析对比的修辞手法。
叶澜教授说过:“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清楚地知道学生不会的知识点,难理解的部分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的生长点,从而设定更适切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预习,以学定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
但是,我们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加印象的判断。事实上,了解学情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要根据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来确定,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例如,在钻研《秦兵马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达成“仿写一组铜像”的目标,备课组里的老师根据经验和印象一致选定这篇课文的第四到十自然段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是引领学生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学习“抓住人物的身材、穿戴、神情、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展开合理联想”的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预习题是这样的:请你认真读读《秦兵马俑》第四到十自然段,然后仿写中山公园内的一组放榜铜像。从预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能发现并运用这些写作方法:约85%的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身材、穿戴、神情、动作尝试细节描写,近78%的学生能展开联想,92%的学生能做到“点面结合”。但是,语言质量不高。
预习,让我们科学、真切地发现学生缺乏的不是“观察和联想”诸如此类的方法,这些他们早已从《黄山奇松》等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知道了,他们缺乏的是对新鲜、丰富的语言及经典语言形式的积累。针对预习情况,对预设的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除了继续巩固那些写作方法(简单处理),还应抓住更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准确凝练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整齐的短句进行重点教学。课上,老师就把教学内容的重点落在引领学生去发现、理解、积累、运用这些语言和句式。
通过教学,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仿写铜像时,开始关注遣词造句,不仅有意识地运用那些表示“拿”“穿”这两类动作的词语,还选用语言凝练的整齐句式,基础好的学生更是长短句结合,于是语言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就是课堂教学带给他们的变化,这就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带给他们的变化,这就是通过预习摸到了真实的学情带给他们的变化。
三、预习,以学定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通过预习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对《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达成“能找出并赏析增强说明效果的几种修辞手法”这个目标时,预设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带领学生先把几种修辞手法一一找出来,然后引领学生一一赏析。然而,学生的预习情况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大部分学生发现了拟人、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15%的学生能发现对比这种修辞手法。显然,老师预设时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再采用预设的教学方法显然就不合适了,所以改为:学生在小组里先把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集中组员的所有发现在全班交流。课堂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却收获了很多,老师更是乐得做一个倾听者。
由此不难发现,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预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新课标理念中一直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如何真正走向这一步,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比较科学、真切、有据可究地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标、以学定材、以学定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以学定教。
(施娟芬,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214400)
责任编辑:赵赟
一、预习,以学定标
审视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无精打采。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其实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学目标出了问题。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产生有效的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
然而,要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因为,我们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年段特点、文本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的,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基本上还是由老师的主观意识和经验意识决定的,与学生的实际学情还有比较大的出入。为了缩小差距,制定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我们不妨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先精心设计一份预习作业,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再作相应的调整。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有一篇题目为《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说明文,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字词目标:能掌握5个生字的音形,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内容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3.表达目标:能找出并赏析增强说明效果的几种修辞手法。根据目标,设计的预习作业是:1.字词方面:看拼音写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意思写词语。2.内容方面: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语来概括“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的?”3.表达方面:为了增强说明的效果,这篇课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分别有什么好处?
从学生的预习情况来看,在字词方面,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自主掌握,但近60%的学生对“矿藏”的“藏”的读音不能正确掌握;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30%的学生没能把五个要点都找对找全,近80%的学生虽然找对找全了要点,但不会概括;在表达方面,90%的学生找到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近15%的学生找到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针对以上预习情况,原来预设的三个目标可以调整为:1.能正确掌握“矿藏”的“藏”的读音;2.能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的五个要点;3.能找到并赏析对比的修辞手法。
叶澜教授说过:“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清楚地知道学生不会的知识点,难理解的部分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的生长点,从而设定更适切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预习,以学定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
但是,我们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加印象的判断。事实上,了解学情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要根据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来确定,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例如,在钻研《秦兵马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达成“仿写一组铜像”的目标,备课组里的老师根据经验和印象一致选定这篇课文的第四到十自然段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是引领学生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学习“抓住人物的身材、穿戴、神情、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展开合理联想”的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预习题是这样的:请你认真读读《秦兵马俑》第四到十自然段,然后仿写中山公园内的一组放榜铜像。从预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能发现并运用这些写作方法:约85%的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身材、穿戴、神情、动作尝试细节描写,近78%的学生能展开联想,92%的学生能做到“点面结合”。但是,语言质量不高。
预习,让我们科学、真切地发现学生缺乏的不是“观察和联想”诸如此类的方法,这些他们早已从《黄山奇松》等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知道了,他们缺乏的是对新鲜、丰富的语言及经典语言形式的积累。针对预习情况,对预设的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除了继续巩固那些写作方法(简单处理),还应抓住更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准确凝练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整齐的短句进行重点教学。课上,老师就把教学内容的重点落在引领学生去发现、理解、积累、运用这些语言和句式。
通过教学,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仿写铜像时,开始关注遣词造句,不仅有意识地运用那些表示“拿”“穿”这两类动作的词语,还选用语言凝练的整齐句式,基础好的学生更是长短句结合,于是语言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就是课堂教学带给他们的变化,这就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带给他们的变化,这就是通过预习摸到了真实的学情带给他们的变化。
三、预习,以学定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通过预习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对《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达成“能找出并赏析增强说明效果的几种修辞手法”这个目标时,预设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带领学生先把几种修辞手法一一找出来,然后引领学生一一赏析。然而,学生的预习情况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大部分学生发现了拟人、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15%的学生能发现对比这种修辞手法。显然,老师预设时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再采用预设的教学方法显然就不合适了,所以改为:学生在小组里先把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集中组员的所有发现在全班交流。课堂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却收获了很多,老师更是乐得做一个倾听者。
由此不难发现,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预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新课标理念中一直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如何真正走向这一步,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比较科学、真切、有据可究地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标、以学定材、以学定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以学定教。
(施娟芬,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214400)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