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格意义上来说,把主人公井之头五郎称为“美食家”对他是一种侮辱。印象中,美食家是那种在时尚杂志开设有个人美食专栏,出过一两本油腔滑调谈论吃喝的书,打扮精致,品位“高尚”,把吃东西当作是艺术创作的一类人。但井之头显然不是这样。他只是一个杂货店的老板,穿着廉价西装,探访各类有着奇异要求的顾客,在工作之余随意进入街边小店,用美食来填充胃部以及脑部,心满意足之后推门走向下一份工作。简单点概括,他不是美食家,而只是一个“吃饭的人”——虽然他吃得是那么虔诚,那么投入。
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吃饭到底是应该只是吃饭,还是必须有点别的?至少在当下的中国人心里,吃饭意味着很多。比方说谈生意,据说国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买卖都是在饭桌上敲定的;再比方说相亲,两个将来有可能发展成恋人甚至是夫妻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为了避免尴尬,嘴巴里面总得塞点什么吧;更多的是朋友聚会,也就是所谓的饭局,一群或亲或疏的朋友周末聚在一起,在酒精的催化下,说着一些不咸不淡或者牛皮哄哄的话,对社会现状以及国际大势表达着自以为是的观点,包厢内烟雾缭绕,粗俗的笑声此起彼伏,通红的脸膛在灯光以及泛着油星的餐盘照耀下透出一种模糊的色彩。
在这些情境下,吃饭变成了交流方式,美味佳肴变成了装饰物,“食”的本身发生了改变。而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些其他关于美食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会发现这些作品首先从立意上就试图把食物的本质消解掉,导演们充分展现食物的制作过程无非是在表现工艺,强调食物的饮食方式则是在鼓吹文化,一个菜系代表一个地域特色,一种小吃背后隐藏一个历史故事等等,把物质食粮包装成了精神食粮,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孤独的美食家》则偏不这样。本剧至今一共拍了三季,每集三十几分钟,其中大部分的篇幅所展现的是井之头品味美食的过程,而完全把制作过程省略掉。这是一部非常感性的作品,食物本身非常感性地呈现,井之头在吃得过程中也很感性,除了表达“很好吃”和“来对地方了”,以及一两句“与未知的邂逅”之类的形容句,基本上没有其他节外生枝的表达。换句话说,本剧让食物回归到了生理的层面:味道和饱感,既满足了自己,也给予了食物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
当然,这么做有一个风险,就是吃东西的过程难免重复枯燥,要想拍得好玩好看,则需要技巧。本剧最大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一个很棒的演员。松重丰长得并不好看,又高又瘦,乍一看甚至还有点猥琐,但你只要习惯他的风格和套路,会发现他其实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导演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主人公品味美食的心理变化,华丽的画面拍摄,再加上每集不同的美食品种,新鲜感和精致度同时并进,给人心里上很强的期待感。此外,剧中所展现的各类街边小店都是真实存在的,观众可以根据剧情直接找到店址,亲身去品尝一番,参与度和互动性融合得非常好,如此软广告看得不令人讨厌,也是一种本事。
但这毕竟是一部电视剧,在纯粹的食物品尝之外,所谓都市人的“孤独感”是本剧另一个重要的主题。井之头由于工作的原因要接触各色的人群,他们的欢愉与热闹,悲喜与感动,不无衬托着井之头的孤单以及时刻萦绕在他周围的伤感情绪。就我个人的体会,这毫无疑问是一部表现孤独的剧集,这份孤独在井之头工作时尤其突出,以至于在随后的美食环节依然四处闪光。不过让人吃惊的是,井之头并没有被孤独所困,也没有夸大它的影响,而是自得其乐地把它放进了面前精美的食物当中,一口一口地吃进肚里,直至消化殆尽。
用美食治愈孤独,或者说,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孤独,难道不正是如今所有在都市中感到困惑、焦虑、疏离的人们最好的存活方式吗?
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吃饭到底是应该只是吃饭,还是必须有点别的?至少在当下的中国人心里,吃饭意味着很多。比方说谈生意,据说国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买卖都是在饭桌上敲定的;再比方说相亲,两个将来有可能发展成恋人甚至是夫妻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为了避免尴尬,嘴巴里面总得塞点什么吧;更多的是朋友聚会,也就是所谓的饭局,一群或亲或疏的朋友周末聚在一起,在酒精的催化下,说着一些不咸不淡或者牛皮哄哄的话,对社会现状以及国际大势表达着自以为是的观点,包厢内烟雾缭绕,粗俗的笑声此起彼伏,通红的脸膛在灯光以及泛着油星的餐盘照耀下透出一种模糊的色彩。
在这些情境下,吃饭变成了交流方式,美味佳肴变成了装饰物,“食”的本身发生了改变。而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些其他关于美食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会发现这些作品首先从立意上就试图把食物的本质消解掉,导演们充分展现食物的制作过程无非是在表现工艺,强调食物的饮食方式则是在鼓吹文化,一个菜系代表一个地域特色,一种小吃背后隐藏一个历史故事等等,把物质食粮包装成了精神食粮,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孤独的美食家》则偏不这样。本剧至今一共拍了三季,每集三十几分钟,其中大部分的篇幅所展现的是井之头品味美食的过程,而完全把制作过程省略掉。这是一部非常感性的作品,食物本身非常感性地呈现,井之头在吃得过程中也很感性,除了表达“很好吃”和“来对地方了”,以及一两句“与未知的邂逅”之类的形容句,基本上没有其他节外生枝的表达。换句话说,本剧让食物回归到了生理的层面:味道和饱感,既满足了自己,也给予了食物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
当然,这么做有一个风险,就是吃东西的过程难免重复枯燥,要想拍得好玩好看,则需要技巧。本剧最大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一个很棒的演员。松重丰长得并不好看,又高又瘦,乍一看甚至还有点猥琐,但你只要习惯他的风格和套路,会发现他其实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导演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主人公品味美食的心理变化,华丽的画面拍摄,再加上每集不同的美食品种,新鲜感和精致度同时并进,给人心里上很强的期待感。此外,剧中所展现的各类街边小店都是真实存在的,观众可以根据剧情直接找到店址,亲身去品尝一番,参与度和互动性融合得非常好,如此软广告看得不令人讨厌,也是一种本事。
但这毕竟是一部电视剧,在纯粹的食物品尝之外,所谓都市人的“孤独感”是本剧另一个重要的主题。井之头由于工作的原因要接触各色的人群,他们的欢愉与热闹,悲喜与感动,不无衬托着井之头的孤单以及时刻萦绕在他周围的伤感情绪。就我个人的体会,这毫无疑问是一部表现孤独的剧集,这份孤独在井之头工作时尤其突出,以至于在随后的美食环节依然四处闪光。不过让人吃惊的是,井之头并没有被孤独所困,也没有夸大它的影响,而是自得其乐地把它放进了面前精美的食物当中,一口一口地吃进肚里,直至消化殆尽。
用美食治愈孤独,或者说,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孤独,难道不正是如今所有在都市中感到困惑、焦虑、疏离的人们最好的存活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