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正当上海文艺界筹备鲁迅葬礼时,中国文坛的常青树苏雪林却在1936年11月12日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拉开了她大半生反鲁的序幕。
在信中,苏雪林要求蔡元培不要主持鲁迅的葬礼,认为鲁迅“褊狭阴险,多疑善妒”,“睚眦必报,不近人情”,“色厉内荏,无廉无耻”,“好谗成癖”,“劣迹多端”,甚至认为鲁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一发表,立刻激起了社会公愤,苏雪林也成了众矢之的。
1966年11月,台湾《传记文学》又刊出她的一篇27000字的長文《鲁迅传论》,此时正值鲁迅逝世30周年。苏雪林在“自序”中坦陈:“我的那几篇反鲁文字,原来从鲁迅学来,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一辈子运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笔,叫别人吃他苦头,我现在也叫这位绍兴师爷吃吃我的苦头,不算不公道吧?”
苏雪林与鲁迅到底有什么恩怨,值得其把反鲁作为半生事业?原来,1928年7月,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苏雪林在参加一次作家派对时,她热情地跟鲁迅握手,遭到拒绝。这件事在苏雪林的心底埋下了深深的阴影。
另一件让苏雪林反感的事,就是鲁迅常攻击她的恩师胡适。鲁迅曾在文章中骂胡适为“高等华人”“金元博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向侵略者“出卖灵魂”等等。
有人曾指出苏雪林反鲁迅是其固执偏激、心胸褊狭所致,恐怕有一定道理。诚如当年胡适在看到苏雪林诋毁鲁迅的信后,当即给其回了一封信,指出:“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对于恩师的教诲,想必苏雪林并没有领会。
在信中,苏雪林要求蔡元培不要主持鲁迅的葬礼,认为鲁迅“褊狭阴险,多疑善妒”,“睚眦必报,不近人情”,“色厉内荏,无廉无耻”,“好谗成癖”,“劣迹多端”,甚至认为鲁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一发表,立刻激起了社会公愤,苏雪林也成了众矢之的。
1966年11月,台湾《传记文学》又刊出她的一篇27000字的長文《鲁迅传论》,此时正值鲁迅逝世30周年。苏雪林在“自序”中坦陈:“我的那几篇反鲁文字,原来从鲁迅学来,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一辈子运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笔,叫别人吃他苦头,我现在也叫这位绍兴师爷吃吃我的苦头,不算不公道吧?”
苏雪林与鲁迅到底有什么恩怨,值得其把反鲁作为半生事业?原来,1928年7月,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苏雪林在参加一次作家派对时,她热情地跟鲁迅握手,遭到拒绝。这件事在苏雪林的心底埋下了深深的阴影。
另一件让苏雪林反感的事,就是鲁迅常攻击她的恩师胡适。鲁迅曾在文章中骂胡适为“高等华人”“金元博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向侵略者“出卖灵魂”等等。
有人曾指出苏雪林反鲁迅是其固执偏激、心胸褊狭所致,恐怕有一定道理。诚如当年胡适在看到苏雪林诋毁鲁迅的信后,当即给其回了一封信,指出:“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对于恩师的教诲,想必苏雪林并没有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