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为更好地促进年轻新教师的成长,我院实施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尤其是通过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细节把握,形成了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了新教师工作伊始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稳定。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实现者,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促进者。①近十年来,高校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张,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为46.28万人,到2008年已达到123.75万人,其中3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57507人,31-35岁有233748人,占总人数的47.78%。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30岁以下的新教师更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新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丰富、充满理想与激情等优点,但同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在工作之初,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比如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现实落差等困境。③
为了解新教师在初入新岗位、新环境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笔者对本学院近五年来10余位新进教师进行跟踪访谈与调查,访谈的问题包括:新教师在工作伊始碰到的困惑及克服办法;社会、学校、学院、教研室等成长环境评价;教师角色的熟悉与习惯等。具体结果见下表:
新教师所遇问题统计表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些新教师面临的困难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有效互动;其次是如何设置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理论知识教授与案例材料分析,使学生较好地把握重点、难点等。如何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遵守学校教学规定;把握学院教学运行程序等是新教师主要关注的内容,这些外在因素同样也制约着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施行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制度,尤其是通过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了新教师的问题。
2 听评课制度的实施过程
新教师的成长,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摸索,还须通过各种教学制度的实施和各类教学环节的有效引导,让年轻教师逐步把握讲台、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最有效的措施是听课、评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包括听课、观摩评课、参与评课、被听课、被评课等内容,评课活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控技巧、总体印象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改进。
听课是指一个教学团队或教研室的教师,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观摩、评价的活动。新教师通过互相听课,特别是听高水平教师的授课,观察他们的课程教学过程安排,调控课堂的方法与手段,如何有效地阐释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安排,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相应的学生反应和实际的效果,逐渐熟悉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同时,通过观察授课教师准备的教学必备材料了解、熟悉学校的教学相关规定与要求。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工作两年以内的新教师每学期互相观摩听课10次,对其快速成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新教师帮带制度是与听评课制度相辅相成的制度,即为每位新教师提供一位帮带老教师,使之更好地融入到观摩、听课的活动中去。新教师在帮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范的备课,在此基础上听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与帮带教师、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彼此的沟通与讨论,尽快明晰角色,熟悉教研室、系部教学团队的总体风格,成功摆脱对心环境和新工作的不适感。
评课是指教师在听课之后,集体讨论本次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学准备、授课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指出优点、特点,并分解成可为其他教师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商榷,并提出改进办法。新教师通过观摩评课活动,在評课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体会和其他教师的差异。在讨论中呈现出的教学团体的教学理念与态度,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真知灼见,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恰当处理,都能够让新教师在揣摩和对比中获益匪浅。通过观摩评课活动,新教师介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教学事务,不断领悟到自己所处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文化和教学风格,有利于新教师的融入。
参与评课,是新教师初次在教学团队中就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它是新教师教学态度和思路、教学出发点的初次表达。参与评课后,参加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与有经验教师的交流,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与他们一起研讨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教育机智等的本领。这样可大大缩短教学的适应期,从而加快教学成长的进程。④
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观摩听评课、参与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经过一两个学期的适应,就能够逐渐成熟。此外,他们通过观摩学校、学院举行教学技能、说课、教学软件等比赛,汲取教学所需的营养,并不断成长起来。适应能力强的新教师,一般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教研室就开始安排他们的被听课、被评课活动,这对其成长和融入新集体不可或缺。
对新教师的听课实际上是对总体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听课教师通过对比授课教师编写的课堂教案、讲稿、教学进度表和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即书面上的理论与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差距来对新教师进行评价。为培养新教师的自信心,安排听课的时候,应该由新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来接受听课。在听课前,授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必须开一个听课准备会,首先听取新教师介绍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的优点、特色、不足、待解决之处。帮带教师及教研室主任,对新教师备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指点。在具体的评课活动中,听课教师对新教师在本次课中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及教学理论的运用情况进行评议;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针对缺点,提出解决的办法;评课结束后,通过总结与反思,结合评课意见修改教学策略。教学团队或者帮带教师在接下来的集体备课中对其修改策略进行把握,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
3 听评课制度的成效与不足
听评课制度本质上是教师间的教学互动,新教师通过听评课,针对特定的问题,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研究,逐渐精致教学安排,为实现教学水平飞跃积累成果,并最终生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听评课过程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抽象和检验的过程,新教师通过这一活动,抽象出对教学的理解,然后放置在新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检验,在经常性的交流中,加强了对所教授课程内容的把握,在不断的听评课活动中学习各种教学法的知识,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学科研型的院校而言,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学工作,新教师的环境适应最根本的是“教学适应”,只有尽快地适应所在单位的教学要求,才能实现群体融入。听评课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研室、教学团队的环境,创造条件,寻找最佳的新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听评课制度的实践中,必须注重结合其他教学制度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新教师工作伊始出现的问题,不断培养其发展意识,促进成长,保障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严格的听评课制度已经在我院实行了8年,历年来的新教师通过听评课制度的洗礼,教学水平均取得长足进步。在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了学生普遍认可。部分新教师在学院、学校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表现优异,成为学院教学团队中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当然,通过总结历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反馈,笔者发现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第一,制度的严格执行,冲淡了创新教学的氛围,使得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对老教师“复制化”的现象。⑤学院、教学团队特有的文化氛围,听评课制度结合帮带制度的严格执行,使新教师逐步接受了教学团队、帮带教师的教学思路,冲淡了新教师的原有特色,出现成长的“复制化”现象,造成教学团队面临失去创新活力的压力。第二,新教师的资历较浅,在听评课活动中认同大于质疑。为此,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以创新为出发点,鼓励各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学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提出质疑,讨论新的教学思路,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考核方式。同时,提供各类信息,环境,资源,鼓励教师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师更有目的性、有步骤、有效地进行教学创新。第三,听评课制度的常规化,容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与封闭。新教师为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往往选择本教学团队的教师进行跟班听课,且听评课活动只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应积极探索新教师与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外界环境保持畅通,不断汲取差异较大学科教师的教学优势,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 结束语
教师是教育、教學活动的主体,新教师的成长对于普通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而言,是学院的基本工作之一。以新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抓手,关注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能够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听评课制度的严格施行,是引导新教师成长的有效切入点,能够在教师最基础的工作中率先与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团队接驳,逐渐融入所在集体,对其在科研等其他工作中的融入和个人的成熟都有极大的好处。
课题来源:本文系温州医学院教改课题《新的听评课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的部分成果(课题项目编号:wyj0809)
注释
①张大良,纪志成,周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9).
②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5/info1261559968796165.htm
③唐亚厉.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④张建平.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成长[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⑤陈晨,马洪君,钱成敏.高校思政教师听评课过程管理探讨[J].文教资料,2010(2).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实现者,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促进者。①近十年来,高校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张,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为46.28万人,到2008年已达到123.75万人,其中3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57507人,31-35岁有233748人,占总人数的47.78%。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30岁以下的新教师更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新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丰富、充满理想与激情等优点,但同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在工作之初,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比如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现实落差等困境。③
为了解新教师在初入新岗位、新环境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笔者对本学院近五年来10余位新进教师进行跟踪访谈与调查,访谈的问题包括:新教师在工作伊始碰到的困惑及克服办法;社会、学校、学院、教研室等成长环境评价;教师角色的熟悉与习惯等。具体结果见下表:
新教师所遇问题统计表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些新教师面临的困难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有效互动;其次是如何设置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理论知识教授与案例材料分析,使学生较好地把握重点、难点等。如何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遵守学校教学规定;把握学院教学运行程序等是新教师主要关注的内容,这些外在因素同样也制约着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施行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制度,尤其是通过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了新教师的问题。
2 听评课制度的实施过程
新教师的成长,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摸索,还须通过各种教学制度的实施和各类教学环节的有效引导,让年轻教师逐步把握讲台、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最有效的措施是听课、评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包括听课、观摩评课、参与评课、被听课、被评课等内容,评课活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控技巧、总体印象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改进。
听课是指一个教学团队或教研室的教师,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观摩、评价的活动。新教师通过互相听课,特别是听高水平教师的授课,观察他们的课程教学过程安排,调控课堂的方法与手段,如何有效地阐释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安排,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相应的学生反应和实际的效果,逐渐熟悉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同时,通过观察授课教师准备的教学必备材料了解、熟悉学校的教学相关规定与要求。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工作两年以内的新教师每学期互相观摩听课10次,对其快速成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新教师帮带制度是与听评课制度相辅相成的制度,即为每位新教师提供一位帮带老教师,使之更好地融入到观摩、听课的活动中去。新教师在帮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范的备课,在此基础上听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与帮带教师、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彼此的沟通与讨论,尽快明晰角色,熟悉教研室、系部教学团队的总体风格,成功摆脱对心环境和新工作的不适感。
评课是指教师在听课之后,集体讨论本次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学准备、授课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指出优点、特点,并分解成可为其他教师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商榷,并提出改进办法。新教师通过观摩评课活动,在評课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体会和其他教师的差异。在讨论中呈现出的教学团体的教学理念与态度,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真知灼见,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恰当处理,都能够让新教师在揣摩和对比中获益匪浅。通过观摩评课活动,新教师介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教学事务,不断领悟到自己所处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文化和教学风格,有利于新教师的融入。
参与评课,是新教师初次在教学团队中就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它是新教师教学态度和思路、教学出发点的初次表达。参与评课后,参加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与有经验教师的交流,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与他们一起研讨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教育机智等的本领。这样可大大缩短教学的适应期,从而加快教学成长的进程。④
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观摩听评课、参与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经过一两个学期的适应,就能够逐渐成熟。此外,他们通过观摩学校、学院举行教学技能、说课、教学软件等比赛,汲取教学所需的营养,并不断成长起来。适应能力强的新教师,一般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教研室就开始安排他们的被听课、被评课活动,这对其成长和融入新集体不可或缺。
对新教师的听课实际上是对总体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听课教师通过对比授课教师编写的课堂教案、讲稿、教学进度表和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即书面上的理论与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差距来对新教师进行评价。为培养新教师的自信心,安排听课的时候,应该由新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来接受听课。在听课前,授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必须开一个听课准备会,首先听取新教师介绍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的优点、特色、不足、待解决之处。帮带教师及教研室主任,对新教师备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指点。在具体的评课活动中,听课教师对新教师在本次课中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及教学理论的运用情况进行评议;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针对缺点,提出解决的办法;评课结束后,通过总结与反思,结合评课意见修改教学策略。教学团队或者帮带教师在接下来的集体备课中对其修改策略进行把握,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
3 听评课制度的成效与不足
听评课制度本质上是教师间的教学互动,新教师通过听评课,针对特定的问题,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研究,逐渐精致教学安排,为实现教学水平飞跃积累成果,并最终生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听评课过程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抽象和检验的过程,新教师通过这一活动,抽象出对教学的理解,然后放置在新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检验,在经常性的交流中,加强了对所教授课程内容的把握,在不断的听评课活动中学习各种教学法的知识,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学科研型的院校而言,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学工作,新教师的环境适应最根本的是“教学适应”,只有尽快地适应所在单位的教学要求,才能实现群体融入。听评课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研室、教学团队的环境,创造条件,寻找最佳的新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听评课制度的实践中,必须注重结合其他教学制度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新教师工作伊始出现的问题,不断培养其发展意识,促进成长,保障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严格的听评课制度已经在我院实行了8年,历年来的新教师通过听评课制度的洗礼,教学水平均取得长足进步。在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了学生普遍认可。部分新教师在学院、学校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表现优异,成为学院教学团队中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当然,通过总结历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反馈,笔者发现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第一,制度的严格执行,冲淡了创新教学的氛围,使得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对老教师“复制化”的现象。⑤学院、教学团队特有的文化氛围,听评课制度结合帮带制度的严格执行,使新教师逐步接受了教学团队、帮带教师的教学思路,冲淡了新教师的原有特色,出现成长的“复制化”现象,造成教学团队面临失去创新活力的压力。第二,新教师的资历较浅,在听评课活动中认同大于质疑。为此,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以创新为出发点,鼓励各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学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提出质疑,讨论新的教学思路,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考核方式。同时,提供各类信息,环境,资源,鼓励教师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师更有目的性、有步骤、有效地进行教学创新。第三,听评课制度的常规化,容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与封闭。新教师为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往往选择本教学团队的教师进行跟班听课,且听评课活动只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应积极探索新教师与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外界环境保持畅通,不断汲取差异较大学科教师的教学优势,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 结束语
教师是教育、教學活动的主体,新教师的成长对于普通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而言,是学院的基本工作之一。以新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抓手,关注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能够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听评课制度的严格施行,是引导新教师成长的有效切入点,能够在教师最基础的工作中率先与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团队接驳,逐渐融入所在集体,对其在科研等其他工作中的融入和个人的成熟都有极大的好处。
课题来源:本文系温州医学院教改课题《新的听评课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的部分成果(课题项目编号:wyj0809)
注释
①张大良,纪志成,周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9).
②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5/info1261559968796165.htm
③唐亚厉.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④张建平.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成长[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⑤陈晨,马洪君,钱成敏.高校思政教师听评课过程管理探讨[J].文教资料,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