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管理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45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学校的校长,理应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师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校长既要懂得教育的连续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更要针对在不同形势下不同学校的各个时期,认真执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制定切合农村学校实际、操作性强且有创意的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动全体教工根据校长的办学思想积极追求、认真实施,方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本人积极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校长管理境界,现将本人之拙见流于笔端。
  一、无为而“管”要讲究“三化”
  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将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事务分化成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任务,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忙”起来,让自己“闲”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感受到自己岗位的重要,而且校长还可以从纷繁的锁事中解脱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观全局、统筹全盘,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境界。
  1、决策要讲究民主化。
  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我们往往为决策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只要讲究民主化,校长就不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一是在每周召开的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校长,各分管校长组织中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局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校长与此线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教师代表大会讨论或召开民主恳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起统筹、指导、点拨的作用。
  2、执行要讲究规范化。
  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全体教师一律平等。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可将执行过程中的某些内容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校长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3、评价要讲究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一是自评,包括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督评时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互评,包括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完小及教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可以说,深入督查的多元评价既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也缓解了传统评价中易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二、有为而“理”要注重“四性”
  无为而“管”是“管”的艺术再现,有为而“理”,则是“理”的科学提升。作为校长,应在“理”上有所作为,变无形的“理”为有形的“理”。
  1、主动学习要注重“理”的创新性。
  若校长善于主动学习就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要的是,校长会在学习教育专著中掌握先进的理论,在学习教育学杂志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长期坚持学习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总体论证要注重“理”的科学性。
  校长有为而“理”的“理”,意为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学者。校长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理”准确无误: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二是把“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
  3、常规谈心要讲究“理”的情感性。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校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校长要经常性地找各岗位、各类型的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让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
  4、学校总结要注重“理”的务实性。
  所谓总结的务实性,就是要保证总结内容的实事求是、造句遣词的恰如其分。校长的每一份总结、述职报告都要在“实”字上狠下功夫。首先总结中的材料要来自平时的督查评价积累和各职能部门的报送,校长只要成为熟练的“裁缝”,予以巧妙的“剪并”即可。其次,在总结中遣词造句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少用指责批评性词句。这样既能使下属心悦诚服,更可避免下属总结汇报的浮夸与虚假,进而促进学校工作的扎实开展。
  无为而“管”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它能让被管理者心情舒畅地工作,让管理者精神愉快地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是21世纪的公民培养目标之一,如何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同时,在全球知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丰富,网络教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通过呈现国际名校公开课中探究教学的具体样式,探讨各类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模式,则能让我们洞悉“名师”教学之明,学常规教学之路,拓本土探究之法;思索“名校”得名之由,察现
期刊
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并非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以培养完整的个体和促进社会发展两个维度为起点; 二是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目光不仅聚焦在本国、本地区,也关注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公民意识; 三是各国在“求同”的同时,尤其关注本国优良传统文化,使“核心素养”扎根于本国土壤。  “三力论”和“常能论”是对
期刊
“交往”与“灌输”,这两个词在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教学中的灌输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对灌输式教学的批判一直不绝于耳, 到目前已较为系统化;随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被引介入中国,教学中的交往问题已经成为热点, 出现了一系列专著,就“交往教学论”“交往教学研究”“交往中的建构”“教育性教学交往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是复杂而多变的,如何界定教学活动中“交往”与 “灌输 ”的
期刊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研究生教育文化的重建,特别是“导师制”文化的重建,传统的“师门”主要称作“门派”“学派”,有一定的狭隘性,为此,亟待实现从“师门”向“学门”补充、拓展与超越。“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发展理念”的理念必然将学生视为独立意义的个体,重视学生的尊严与价值,将学生的个体发展视为最重要的目的。这就需要致力于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學术共同体,实现从“师门”到“学门”的转型,
期刊
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巨擘之一,卢梭在西方文化与教育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英国阿克顿勋爵曾作出表述:“卢梭的作品比亚里士多德,西塞罗(Cicero),或圣奧古斯丁,或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或任何人的作品都更有影响力。”不过,长期以来,围绕卢梭自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还是“公民”,自然教育与个人自由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教育在
期刊
摘要: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是印度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长期深受各种压迫、排斥、歧视和迫害,成为印度政府重点保护和帮扶的对象。为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正问题,印度政府专门为其制定了教育配额保留政策,希望通过教育配额保留政策补偿过去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不公;而印度弱势群体的复杂多样性使政府执行保留政策遇到很多阻力,这种区别对待政策引发其他高种姓民众和学生的不断抗议和反对,认为不顾学业成绩高低的录取政策带来了
期刊
摘要:《中国侗族教育史》全面梳理了侗族教育的历史发展情况,是第一部以独立民族出版的教育史,首次多省联合编写,并且第一次用“中国”字样。在学术上,《中国侗族教育史》有四大意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视角独特、概念宽泛,提纲挈领、政策挂帅。《中国侗族教育史》的出版给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添砖加瓦,为侗族教育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资料。  关键词:中国侗族教育史;开拓意义;学术意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宗祠作为我国传统社会中家族的象征和精神高地,为一直普被重视的文化事象。清水江流域特别是其下游侗族、苗族地区的家祠,不僅数量较多,而且建筑特色形态纷呈,是清水江流域多元文化大花园中灿烂夺目的文化品牌。该流域宗祠兴起的基础与动力是伴随国家政权进入与儒家文化渗入而积淀的教育文化,同时,宗祠又通过祭祀祖先、倡学办学、议事集会、修谱定规、依规惩戒、彰匾题联等公共活动发挥着对族众的教育教化功能,体现出了诸如尊
期刊
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含义:一曰“自然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精彩纷呈,丰富多样,唯其丰富多样,方蔚为大观。二曰“自然律”,自然而然,本来如是,天地不失其位,四季自然更替,动物繁衍生息,植物自然流香,万物各有其性,无不顺天而生,只有顺应自然,方能得道而行。  万法归宗,内涵深广。万法,可理解为万千法门,条条门径,
期刊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数学的总体目标和教学理念,然后在新课程理念下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一、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严谨周密性、新颖有趣性;二、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设计 艺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