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属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受到企业离退休保障机制的影响,企业职工的离退休社会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主要对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详细探讨,如以企业职工的离退休为主要分析点,探讨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思想认识不到位、合法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 离退休职工 社会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对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来说,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保障职工的老年生活不会因为企业改制或关停并转而受到损害,为离退休职工规避风险。同时,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可以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为企业减轻负担,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对企业离退休的职工来说,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双赢,防止离退休人员的上访及激烈性群体事件。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在长期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用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离退休职工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积极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除了可以帮助企业探索社会化的服务方式,还有利于支持企业经营与发展,促进离退休职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除此之外,对离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是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能够保障社会的管理水平。以上都充分说明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二、现阶段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与社会接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最新的离退休职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离退休职工正在以每年几十万的数量在增长,但在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上还存在社会服务管理跟不上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职工退休后都会转为社会管理,但根据发展现状来说,企业的离退休职工难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机制与现实情况相脱离的问题。在这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职工的养老金和以职工医疗费用的拖欠现象,长期的历史拖欠导致养老基金出现数十亿元的赤字。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严重化,解决大数量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企业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建立企业与社会接轨机制,完善、细化管理机制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在退休职工离退休社会化管理中思想意识不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企业简单地把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当作负担推给社会,殊不知离退休职工从企业进入社会化管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社会化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长期性与艰巨性,不是简单地将离退休职工归还给社会管理。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存在错误的认识,在职工离退休之后就对职工不管不问,甚至存在一些企业认为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就是暂时性的政治化运动,随便设立部门就可以对其进行管理,不需要做出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殊不知正是由于大部分企业错误的思想意识才导致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难以顺利开展[2]。
(三)离退休职工本身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虽然国家和企业负有一定的责任,但离退休职工自身的思想认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對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来说,这是改革随着社会进步的一种新思路,在这期间许多的离退休职工由于对社会化管理存在认识不足,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思想。与此同时,企业由于在给离退休职工办理离退休接管工作时,缺乏对离退休职工的积极引导和说服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使得双方在社会化管理工作中难以形成共识。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上存在教育缺失,这是导致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四)忽视企业离退休职工文体活动开展
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文体活动对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认为离退休职工退休后就归为社会管理了,因此也就不需要举办老年人文体活动。目前,虽然部分企业也在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但多数居于形式主义,只是应付了事。整场活动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退休职工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企业的文体活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意义。
(五)离退休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职工的离退休问题之所以不断涌现,主要是由于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当前,虽然已经有初步的企业离退休职工保障制度,但由于部分企业及街道办事处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离退休职工求援困难,存在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基本问题[3]。
三、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企业要想搞好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坚持面向社会,扎根社会与家庭之间形成合力,以此形成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合力。具体来说,在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化的工程,牵涉的范围广,如果仅靠单个企业或者部门对离退休职工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工作,难以将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好。鉴于此,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全局性把控,分步骤实施,确保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持续化管理。与此同时,应强化社会群体的老龄化意识、养老意识及相关的法律意识,加大力度宣传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
其次,建立健全离退休职工的退休保障机制。只有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合理,才能确保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机构,形成离退休职工管理系统。同时,聘请身体健康、热心的工作人员或者专业的职业顾问,确保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承担起组织离退休职工举办文体活动的职责,
再次,逐步完善社会与企业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完善企业与社会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管理过程,促进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有章可循。通过完善的制度与多种措施相结合,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确保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政府救助机制,社会帮困制度,借助社会的力量,发挥老年集体自身的力量,引导其开展自助解决问题。
最后,切实加强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健全离退休职工的学习制度,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大力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保障社会稳定与企业的改革发展。
四、结语
企业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对离退休职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实现其老有所依,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加大对其的重视与管理,如加强舆论宣传与指导,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促进社会化管理改革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沈莹.浅谈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电业,2012(3):23- 24.
[2]李晖.试论企业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1):170- 171.
[3]李伟,刘晓凤.试论煤炭企业改制或关停并转改制后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13):50.
[4]翟国江.应用行为科学理论调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以阜新转型十年破产煤炭企业离退休人员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关键词] 离退休职工 社会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对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来说,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保障职工的老年生活不会因为企业改制或关停并转而受到损害,为离退休职工规避风险。同时,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可以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为企业减轻负担,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对企业离退休的职工来说,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双赢,防止离退休人员的上访及激烈性群体事件。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在长期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用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离退休职工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积极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除了可以帮助企业探索社会化的服务方式,还有利于支持企业经营与发展,促进离退休职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除此之外,对离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是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能够保障社会的管理水平。以上都充分说明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二、现阶段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与社会接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最新的离退休职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离退休职工正在以每年几十万的数量在增长,但在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上还存在社会服务管理跟不上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职工退休后都会转为社会管理,但根据发展现状来说,企业的离退休职工难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机制与现实情况相脱离的问题。在这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职工的养老金和以职工医疗费用的拖欠现象,长期的历史拖欠导致养老基金出现数十亿元的赤字。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严重化,解决大数量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企业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建立企业与社会接轨机制,完善、细化管理机制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在退休职工离退休社会化管理中思想意识不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企业简单地把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当作负担推给社会,殊不知离退休职工从企业进入社会化管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社会化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长期性与艰巨性,不是简单地将离退休职工归还给社会管理。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存在错误的认识,在职工离退休之后就对职工不管不问,甚至存在一些企业认为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就是暂时性的政治化运动,随便设立部门就可以对其进行管理,不需要做出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殊不知正是由于大部分企业错误的思想意识才导致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难以顺利开展[2]。
(三)离退休职工本身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虽然国家和企业负有一定的责任,但离退休职工自身的思想认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對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来说,这是改革随着社会进步的一种新思路,在这期间许多的离退休职工由于对社会化管理存在认识不足,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思想。与此同时,企业由于在给离退休职工办理离退休接管工作时,缺乏对离退休职工的积极引导和说服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使得双方在社会化管理工作中难以形成共识。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上存在教育缺失,这是导致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四)忽视企业离退休职工文体活动开展
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文体活动对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认为离退休职工退休后就归为社会管理了,因此也就不需要举办老年人文体活动。目前,虽然部分企业也在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但多数居于形式主义,只是应付了事。整场活动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退休职工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企业的文体活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意义。
(五)离退休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职工的离退休问题之所以不断涌现,主要是由于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当前,虽然已经有初步的企业离退休职工保障制度,但由于部分企业及街道办事处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离退休职工求援困难,存在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基本问题[3]。
三、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企业要想搞好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坚持面向社会,扎根社会与家庭之间形成合力,以此形成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合力。具体来说,在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化的工程,牵涉的范围广,如果仅靠单个企业或者部门对离退休职工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工作,难以将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好。鉴于此,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全局性把控,分步骤实施,确保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持续化管理。与此同时,应强化社会群体的老龄化意识、养老意识及相关的法律意识,加大力度宣传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
其次,建立健全离退休职工的退休保障机制。只有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合理,才能确保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机构,形成离退休职工管理系统。同时,聘请身体健康、热心的工作人员或者专业的职业顾问,确保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承担起组织离退休职工举办文体活动的职责,
再次,逐步完善社会与企业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完善企业与社会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管理过程,促进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有章可循。通过完善的制度与多种措施相结合,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确保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政府救助机制,社会帮困制度,借助社会的力量,发挥老年集体自身的力量,引导其开展自助解决问题。
最后,切实加强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健全离退休职工的学习制度,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大力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保障社会稳定与企业的改革发展。
四、结语
企业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对离退休职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实现其老有所依,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加大对其的重视与管理,如加强舆论宣传与指导,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促进社会化管理改革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沈莹.浅谈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电业,2012(3):23- 24.
[2]李晖.试论企业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1):170- 171.
[3]李伟,刘晓凤.试论煤炭企业改制或关停并转改制后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13):50.
[4]翟国江.应用行为科学理论调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以阜新转型十年破产煤炭企业离退休人员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