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的现状分析及心理辅导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多年来"中等生"往往被教师忽视的现实,结合自身的实践,论述了教师关注中等生,发展中等生的重要性。在认真分析了中等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供了对中等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教师必需培养的能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关注中等生心理特征心理疏导暗示技术行为矫治学法指导。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 "中等生"的成绩之所以处于中游,大多数不是智商落后于"尖子生"而是学习方法落后,情绪消极,所以在学习辅导时,除了知识辅导外他们更需要方法指导和心理支持。总之,他们更应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最不容忽视却又最易被忽视的群体。
  一."中等生"的区分。
   "中等生"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
  二."中等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这种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缺少果断性。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
  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
  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观察体会,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想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又缺少克服困难的韧劲,时而干劲十足,时而情绪低落。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其教师的职责呢?
  三、对"中等生" 心理问题的疏导
  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开展"找优点"的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从学生画的板报、从语文课代表王然给同学的测验、从赵仕杰要求同学默写的单词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超过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在班里,学习差的学生,在说话做事时是缺少自信的,甚至认为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其他同学也看不到他们的优点。
   2、创造成功的记录。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利用主题班会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的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选准目标,使目标与个人的能力相符,不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积小胜为大胜。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以平静自如的心情投入竞赛活动。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勇敢行动,就可以获得成功。
  3、用暗示的方法。
  上述1、2两方法都适宜应用暗示的方法。暗示是权威者用语言、行为以及所创建的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过程,暗示产生的影响大多在潜意识中进行,所谓"润物细无声"。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有时是很大的,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心理辅导中要尽可能运用积极暗示。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不埋怨,多帮助、不指责。
  4、行为矫治有策略。
  行为矫治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如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把这个目标化解为制定学习计划、不迟到、上课记笔记、不讲话、不走神、独立完成作业等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行。有些中等生问题较多,我们要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要适时奖励。教师要有恒心,反复抓,抓反复。要长期保持对中等生的关注。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中等生的发展不外乎这样两个趋势:一、通过恰当的引导,向优秀生方向发展;二、自我放纵,受不良影响,滑向后进生队伍。因此,可以说中等生是优等生的后备力量,却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所以说,中等生看起来平平淡淡,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后进生和优等生都要多,他们看起来安于现状,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不平衡的,他们羡慕荣誉,渴望成功,却又苦于没有机会。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要有针对性地具体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充分地表现自己,不失时机地让他们"闪"出"光"来,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行,并以此促进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朝更好、更高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个别心理辅导》 姚鑫山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教与学的启示》 秦文涛编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3]《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其他文献
延边地区青龙村岩群主要分布于和龙至龙井一带,沿北西向断续发育,原岩为一套碎屑岩+大理岩建造,其中碎屑岩分布于风昭水文站—伊泉村一带(称新东村岩组),大理岩分布于獐项村
德育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应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以及教学成绩的好坏。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处于德育的初步阶段,心里没有荣辱之分,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阶段,要在他们心里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使他们能用良好道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好与坏。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面协调、配合,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一个紧密而又和谐的一
期刊
目前,社会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社会上又存在着对政治课的偏见和轻视,给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要迎接挑战,取得好的效果,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我在教学上作了以下的尝试。  第一、钻研教材,紧扣中心。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获取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只有反复揣摩,才能领会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恰当地处理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授课就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期刊
目的:通过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县,分析与评价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前后,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变化,探索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提升,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工作负担逐渐加重。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领域的一批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是其在社会上获得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方法,力图通过问题的解决推动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高学生成为国家的优秀职业人才。  【关键词】
加快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发育是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有益尝试。自1994年起,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推行设立有形建筑市场,实践已经证明,设立有形建筑市场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它不仅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极其深刻的启发性。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健全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这一特殊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何况语文课是人文学科的主要课程,因此,挖掘语文课的德育因素,创造健康向
期刊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它对农村高中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借鉴作用。第一,培养农村高中生热爱家乡的思想观念,鼓励他们毕业后献身于新农村建设事业。第二,培养农村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第三,培养农村高中生创造精神,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民主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个性和健康人格。  【关键词】 热爱家乡自我管理创造精神个性和人格    翻开《中国教育改造》①,
研究目的: 研究上海市郊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参合人群受益公平性以及合作医疗筹资与防止因病致贫能力,从而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内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的三重任务。政治教学是一个让学生从明理到导行的过程,以达到知行统一为最终目的。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为中心,正确对待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创新教法,要把政治课上好,把做人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应在"活"字上下功夫。  一、政治课堂教学要"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倡导政治课堂要充满活力,因为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