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Chat面世以来,如何有效地将WeChat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是学术界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笔者通过与教师的采访并查阅大量资料,主要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交流方面阐述了WeChat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WeChat定义;应用策略;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兴起也一波接一波对传统媒体技术给予了冲击,每一次媒体技术的兴起都将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交流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的现状。以WeChat和QQ为代表的个人媒体或自媒体,正在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冲击,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便于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从而给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WeChat的流行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有效性和实效性,也极大的引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1 WeChat的定义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 WeChat的功能
2.1 在线交流
WeChat具有实时在线交流的功能,使用它可以与任何一个在线的网友进行交流,而且是个开放的可以和外界交换能量的精神家园。
2.2 资源的发布与查阅
WECHAT可以实时的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微信群或是个人信息的发布,都能够将优质的资源呈现在大家面前,由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交互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参与者也会更多。
3 WeChat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人的学习是在与环境间的交互中发生的,人的学习离不开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但当代中国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和家庭。
3.1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
知识的学习是社会的和合作的,通过共享知识的价值会得到更大的放大。如果每位教师都通过微信来展示自己知识收获,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他们的知识价值也将会得到指数增长。因此知识共享非常重要。每位教师通过利用WeChat来构建知识交流的平台,将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教师通过跟家长的沟通和对学生学习知识反馈能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这种教学反思能够促使教师从过去的传统经验型向教学反思型进行转变的有效方式,能够使教师通过反思自我更加清楚清晰的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的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师进行理性思考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方法。
教师通过WeChat或是QQ可以记录和发表自己的教学日志,这些教学日志记录了教师教学思想的变化或是教学行为的变化。简单得看日志是教师日常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的记录,其实不然,这是教师的成长日记,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跟过去自己的一个对话过程和成长过程。通过这些WeChat日志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
3.3 教师与学生间资源共享与交流
3.3.1 教师提供学前知识,促进学生课堂学习
目前一些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出现,方便教师课前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自学,也便于进行翻转课堂等混合式的教育教学。并且这种课前进行课程知识的预学习比起传统的课程直接灌输效果好很多,也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3.3.2 教师提供所学知识的深层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组织,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William Chase和Herbert Simon通过分析国际象棋专家与新手之间的区别,得出专家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精细化加工,将专业知识当成一些综合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块进行记忆。在问题解决中,专家更倾向于花费较多时间考虑如何将问题的已知信息与他们原有的图式匹配起来。如果专家能够找到相关的正确匹配,就能够很快的提取出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实施。除课堂所学较浅层次专业知识外,通过教师WeChat上提供的专业知识的深层次解析及知识的历史,再加上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精细化深加工,从而在自己的知识记忆形成模块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3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具有决定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韧性和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实践证明替代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教师在网上查阅优秀同龄学生或在班级里找出典型的学生,将他们的事迹写到自己的WeChat上 ,学生通过生活在自己身边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同学的成功,进行替代性强化,增强自我效能感。
3.3.4 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学生作品上传共享,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成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因素,教师将选出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共享,并对学生的作品给出适当认可和赞许,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3.3.5 通过WeChat上对某一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制造出既新颖又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搞创造性的个体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发散性思维。WeChat所具体的匿名性特点能够为学习参与者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没有性别、年龄和身份的区别,从而能够使学生发表自我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对一些事务或是事件的奇异想法和观点,教师可以对不合适的观点进行修正,对好的观点进行鼓励,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自己发散性思维的提高,增强学生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3.6 借助学生WeChat,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只有了解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或是个性差异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这也关乎教育教学是否能够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因为一切教学过程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成功和优化。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习惯,从而为针对性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通过学生WeChat能够总结出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风格以及他们的感情需求,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需求等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3.4 增进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
任何知识的取得都是通过学生在学习中和环境进行交互后形成的,对广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及家庭,两者对学生的教育同等的重要,不能够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只有学校和家长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才是能够做好二者教育的前提,传统的教育二者只能够通过家长会来进行,传统的家长会几乎半年开一次,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较为缺乏,而且交流内容单一,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得沟通时间过长,有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进而也就错失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间。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交流工具WeChat能够增进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频率,使得沟通随时随地的发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WeChat将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传给家长。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问题反映给家长,并提供给家长产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教师与家长共同找出原因,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而言之,每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对当时的教育产生冲击,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随着大量新技术应用教育教学,并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WeChat正在这个时候进入教育者的视野,以其技术上平民化、文化上略超前的无挡势态,必将在新的世纪引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张际平.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
[2]胡三华,汪晓东.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4(0l).
[3]汪基德.基于博客(blog)的研究生远程教学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1).
作者简介
1.杨婷婷(1981-),女,山东省淄博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三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贾树文(1981-),男,山东省东营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三亚学院教务处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1.三亚学院理工学院 海南省三亚市 572022
2.三亚学院教务处 海南省三亚市 572022
【关键词】WeChat定义;应用策略;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兴起也一波接一波对传统媒体技术给予了冲击,每一次媒体技术的兴起都将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交流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的现状。以WeChat和QQ为代表的个人媒体或自媒体,正在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冲击,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便于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从而给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WeChat的流行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有效性和实效性,也极大的引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1 WeChat的定义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 WeChat的功能
2.1 在线交流
WeChat具有实时在线交流的功能,使用它可以与任何一个在线的网友进行交流,而且是个开放的可以和外界交换能量的精神家园。
2.2 资源的发布与查阅
WECHAT可以实时的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微信群或是个人信息的发布,都能够将优质的资源呈现在大家面前,由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交互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参与者也会更多。
3 WeChat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人的学习是在与环境间的交互中发生的,人的学习离不开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但当代中国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和家庭。
3.1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
知识的学习是社会的和合作的,通过共享知识的价值会得到更大的放大。如果每位教师都通过微信来展示自己知识收获,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他们的知识价值也将会得到指数增长。因此知识共享非常重要。每位教师通过利用WeChat来构建知识交流的平台,将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教师通过跟家长的沟通和对学生学习知识反馈能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这种教学反思能够促使教师从过去的传统经验型向教学反思型进行转变的有效方式,能够使教师通过反思自我更加清楚清晰的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的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师进行理性思考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方法。
教师通过WeChat或是QQ可以记录和发表自己的教学日志,这些教学日志记录了教师教学思想的变化或是教学行为的变化。简单得看日志是教师日常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的记录,其实不然,这是教师的成长日记,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跟过去自己的一个对话过程和成长过程。通过这些WeChat日志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
3.3 教师与学生间资源共享与交流
3.3.1 教师提供学前知识,促进学生课堂学习
目前一些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出现,方便教师课前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自学,也便于进行翻转课堂等混合式的教育教学。并且这种课前进行课程知识的预学习比起传统的课程直接灌输效果好很多,也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3.3.2 教师提供所学知识的深层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组织,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William Chase和Herbert Simon通过分析国际象棋专家与新手之间的区别,得出专家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精细化加工,将专业知识当成一些综合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块进行记忆。在问题解决中,专家更倾向于花费较多时间考虑如何将问题的已知信息与他们原有的图式匹配起来。如果专家能够找到相关的正确匹配,就能够很快的提取出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实施。除课堂所学较浅层次专业知识外,通过教师WeChat上提供的专业知识的深层次解析及知识的历史,再加上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精细化深加工,从而在自己的知识记忆形成模块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3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具有决定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韧性和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实践证明替代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教师在网上查阅优秀同龄学生或在班级里找出典型的学生,将他们的事迹写到自己的WeChat上 ,学生通过生活在自己身边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同学的成功,进行替代性强化,增强自我效能感。
3.3.4 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学生作品上传共享,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成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因素,教师将选出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共享,并对学生的作品给出适当认可和赞许,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3.3.5 通过WeChat上对某一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制造出既新颖又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搞创造性的个体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发散性思维。WeChat所具体的匿名性特点能够为学习参与者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没有性别、年龄和身份的区别,从而能够使学生发表自我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对一些事务或是事件的奇异想法和观点,教师可以对不合适的观点进行修正,对好的观点进行鼓励,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自己发散性思维的提高,增强学生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3.6 借助学生WeChat,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只有了解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或是个性差异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这也关乎教育教学是否能够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因为一切教学过程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成功和优化。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习惯,从而为针对性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通过学生WeChat能够总结出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风格以及他们的感情需求,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需求等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3.4 增进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
任何知识的取得都是通过学生在学习中和环境进行交互后形成的,对广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及家庭,两者对学生的教育同等的重要,不能够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只有学校和家长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才是能够做好二者教育的前提,传统的教育二者只能够通过家长会来进行,传统的家长会几乎半年开一次,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较为缺乏,而且交流内容单一,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得沟通时间过长,有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进而也就错失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间。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交流工具WeChat能够增进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频率,使得沟通随时随地的发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WeChat将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传给家长。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问题反映给家长,并提供给家长产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教师与家长共同找出原因,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而言之,每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对当时的教育产生冲击,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随着大量新技术应用教育教学,并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WeChat正在这个时候进入教育者的视野,以其技术上平民化、文化上略超前的无挡势态,必将在新的世纪引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张际平.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
[2]胡三华,汪晓东.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4(0l).
[3]汪基德.基于博客(blog)的研究生远程教学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1).
作者简介
1.杨婷婷(1981-),女,山东省淄博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三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贾树文(1981-),男,山东省东营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三亚学院教务处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1.三亚学院理工学院 海南省三亚市 572022
2.三亚学院教务处 海南省三亚市 5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