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体类特征的体现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At present, there is a tendency of “desalin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How can Chinese teaching treat stylistic problems? Can we simply say that we should “dilute the style”? If not, how should we reflect the stylistic awareness in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The following group of articles treat thi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problem is explained, hoping to give some inspiration to the teacher!
其他文献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一生没有入过仕途。其实,孟浩然的内心世界,既有儒家的济世用时,也有道家的避世归隐,又有佛家的无欲无我。本文拟就孟浩然的山水诗,分析阐释其中蕴含的这些复杂思想内涵。    一、儒家:无功的求仕之途    早年一直挣扎在隐居与入世的矛盾中,其《早寒有怀》引《论语·微子》中子路问津的典故,以长沮、桀溺与孔子间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表现诗人
摘要 美国后现代作家纳博科夫一直以游刃于三重语言空间而自鸣得意,再加上他对蝶类昆虫的研究已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使他更得以在两种学科之间穿梭往来,在文学里渗透着科学的元素,因此将语言文字炉火纯青地提炼到别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纳博科夫曾多次宣称艺术是他创作的唯一目的,强烈反对小说的政治与社会教化目的,所以长篇小说《洛丽塔》作为他的一个后现代实验文本布满了他本人对文学语言的实验与冒险。  关键词:弗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