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实现三者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研究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三者良性互动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角关系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扩展与深化,在城镇化规模的基础上,更强调城镇化发展的结构、质量与水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乡统筹协调,强调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业经营体系不完善等,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合理规划城乡产业布局,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同时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建立起支撑作用的城镇产业体系,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调整城乡产业结构。
二、文献述评
新型城镇化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但是国内各个领域的学者围绕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相互作用关系的问题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姚士谋(2014)认为,新型城镇化应涉及产业结构转型和新产业的支撑,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张鸿雁(2013)认为中国当前城镇化建设存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应建构覆盖省域、市域和县域一体化城镇地域结构的产业价值链与地域产业分工体系,让小城镇参与大中城市的产业分工。张占斌(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同时推动工业化和公共服务、消费型服务以及生产型服务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重要依托作用。
(二)产业结构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严立冬(2001)认为农业通过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建立起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同时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结合为一体,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马远(2010)认为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工业制品和物流、金融、科技等相关服务,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将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以城镇化为中介间接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夏泽义、赵曦(2013)认为,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一方面促进农业内部的调整优化,另一方面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综合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三、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三者的相互作用机理
(一)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的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本身包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强调传统工业的发展,也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对经济的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具有辐射效应的、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和载体。
從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新型城镇化指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通过以下途径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业产品的吸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大量现代生产技术装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资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一方面释放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刺激城镇对基础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以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徙,有利于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为建设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因素。
农业现代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首先,通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机械生产工具以及化工产品的需求,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发展带来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一体化经营体系,深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通过以上途径综合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生作用。
(三)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反馈作用。对新型城镇化而言,产业结构通过优化调整,加强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的同时,通过一体化产业链的构建增加对劳动力和资金的吸引力,不仅加速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同时通过产业的支撑作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对农业现代化而言,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激励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服务,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保障。
四、促进三者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对于如何促进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本文从以下几点提出建议:
(一)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进行中小城镇与大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城市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足与县域经济水平低下严格地制约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强化城市产业的扩张,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小城镇产业体系,发展支柱产业,促进小城镇参与区域产业分工,提高小城镇城镇化质量,实现更广泛的城镇化。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县域工业等的集聚,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既有利于产业体系的形成,同时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增加农业基础投资,推进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改善农业管理模式和手段。农业现代化要求使用现代生产技术和工具替代劳动,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提高现代工具在的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同时,与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相结合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也应得到相应的改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变。
(三)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注重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会计审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姚士谋.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6):641-647.
[2] 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J].社会学研究,2013,(5):1-14.
[3]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48-54.
[4] 严立冬.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42-47.
[5] 马远,龚新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J].开发研究,2010,(5):88-91.
[6] 夏泽义,赵曦.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角关系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8):54-58.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角关系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扩展与深化,在城镇化规模的基础上,更强调城镇化发展的结构、质量与水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乡统筹协调,强调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业经营体系不完善等,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合理规划城乡产业布局,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同时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建立起支撑作用的城镇产业体系,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调整城乡产业结构。
二、文献述评
新型城镇化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但是国内各个领域的学者围绕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相互作用关系的问题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姚士谋(2014)认为,新型城镇化应涉及产业结构转型和新产业的支撑,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张鸿雁(2013)认为中国当前城镇化建设存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应建构覆盖省域、市域和县域一体化城镇地域结构的产业价值链与地域产业分工体系,让小城镇参与大中城市的产业分工。张占斌(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同时推动工业化和公共服务、消费型服务以及生产型服务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重要依托作用。
(二)产业结构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严立冬(2001)认为农业通过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建立起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同时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结合为一体,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马远(2010)认为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工业制品和物流、金融、科技等相关服务,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将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以城镇化为中介间接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夏泽义、赵曦(2013)认为,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一方面促进农业内部的调整优化,另一方面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综合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三、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三者的相互作用机理
(一)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的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本身包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强调传统工业的发展,也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对经济的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具有辐射效应的、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和载体。
從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新型城镇化指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通过以下途径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业产品的吸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大量现代生产技术装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资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一方面释放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刺激城镇对基础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以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徙,有利于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为建设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因素。
农业现代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首先,通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机械生产工具以及化工产品的需求,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发展带来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一体化经营体系,深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通过以上途径综合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生作用。
(三)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反馈作用。对新型城镇化而言,产业结构通过优化调整,加强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的同时,通过一体化产业链的构建增加对劳动力和资金的吸引力,不仅加速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同时通过产业的支撑作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对农业现代化而言,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激励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服务,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保障。
四、促进三者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对于如何促进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本文从以下几点提出建议:
(一)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进行中小城镇与大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城市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足与县域经济水平低下严格地制约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强化城市产业的扩张,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小城镇产业体系,发展支柱产业,促进小城镇参与区域产业分工,提高小城镇城镇化质量,实现更广泛的城镇化。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县域工业等的集聚,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既有利于产业体系的形成,同时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增加农业基础投资,推进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改善农业管理模式和手段。农业现代化要求使用现代生产技术和工具替代劳动,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提高现代工具在的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同时,与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相结合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也应得到相应的改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变。
(三)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注重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会计审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姚士谋.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6):641-647.
[2] 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J].社会学研究,2013,(5):1-14.
[3]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48-54.
[4] 严立冬.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42-47.
[5] 马远,龚新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J].开发研究,2010,(5):88-91.
[6] 夏泽义,赵曦.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角关系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