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3
如赫曼斯对文学翻译无法界定的讨论所显示的,西方翻译研究已经落入后现代的逻辑主义陷阱。摆脱两难局面的一个方法是,转向儒家思想:诸如"教"、"学"以及"如",都可以其非逻辑性...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并不能归入"解构",倒是他反形而上学的"意象集"显现出那种指向,而其"灵韵"说倒可视为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文章从伊格尔顿所提出的三种策略出发,试图对...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本文通过对苏珊.巴斯奈特为《约翰.霍普金斯文学理论与批评指南》所撰写的条目《翻译理论》的分析指出,论者所认为的翻译理论并不具有诠释学性质与历史事实不符。如最早的理...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国文学 年份:2010
本文试图对艾多阿多·卡达瓦《文学前的马克思》一文中的观点提出质疑:该文的作者一方面强调马克思的历史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将后者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论述界定为重复。他在力...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10
斯皮瓦克提出人生存在就是翻译,认为它如同"梭子"一样不断"变化",而一般所说的翻译则是狭义上的次一级的翻译。她的翻译生成论是以悖论的方式推出的,关键词的修辞误用说明,在...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15
尽管皮姆的《哲学与翻译》执著于"理论与实践"的老套,但文中提及的海德格尔对翻译的再界定"一种哲学阐述的、或许还是思想的模态"或可揭示出翻译的概念化及其在西方的表象中...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11
尼采的翻译思想讲的是"思想传译":哲学家要倾听世界的声音在自己心中的回响才能发现一切是一;他继而要进入别人的身体并从那里讲话。但由于辩证法和科学的逻辑,由于传译到了...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国语文 年份:2010
翻译在人类的求知和存在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从这一论断本身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和索福克勒斯的诗化的研究入手来探究这一问题,认为可以将翻译描述为人经由"...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13
本文提出,"恕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观念,理应成为翻译之道。"恕"意在将心比心,造就出的是"如在"的感悟的天地,亦即存在本身的"原初"。"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Wherever...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15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的走路姿态关乎到这一智慧人物形象的刻画,但从霍克斯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对相关段落的处理发现,这一译文以及其他三个译本在刘姥姥形象刻画上都...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恕"的英译仍是一个问题,尽管作为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其意义十分重大。以"恕"译"恕",做到"能近取譬",以使译文生命化、生活化和日常化,同时保持其异质的特色。因此,可将"恕"...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2015
巴斯奈特,如其文章《文化与翻译》所明白显示的,英文写作水平不高,习惯性地无视理论探索的规范;首先,她对几乎所有的关键词不加工作界定,致使"文化资本"等术语无法成为合理的...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7
本文从寒暄语“彼此彼此”入手,试图运用日常闲谈、哲学、诗歌以及修辞学中的常见语言材料,以类推的手法,就翻译中浑然一体、彼此不分的“第三项”展开讨论。论文认为,常见的...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7
翻译研究的理论化目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导致了翻译理论建构乃至学科建设的空前危机。其表现为,身在"后现代",而无可成说;坚持"前现代",但散漫不堪;更严重的是,夹缝之间却...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6
本文试图对历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贡献进行历史综述。陈寅恪虽被视为一位历史学家,但翻译问题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他认为,高水准的译者具有跟伟大的学者...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8
本文在对海德格尔的著作《荷尔德林的赞歌〈伊斯特〉》所揭示的有关"你是谁"翻译观加以细读之后,提出这位哲学家并没有放弃形而上学,而是依赖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翻译间性"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6
1923年,闻一多发表文章,批评郭沫若的《鲁拜集》译文不“准确”,从而揭开了历史的一幕:汉语缺席凸显出英语借助于翻译所形成的语言主导地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闻一多及其...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英语研究 年份:2006
1926年闻一多发表文章,批评郭沫若《鲁拜集》译文不"准确",从而揭开了历史的一幕:汉语缺席凸显出英语借助于翻译所形成的语言主导地位。近80年之后,张承志撰文批评国人因不懂...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中国外语 年份:2014
因汉语的特点,汉译英之中不可避免要处理钱锺书所说的"人化或生命化",其中牵涉儒家的"恕道"。而"推己及人"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翻译,在思想上重视的是善于"体贴":如何转化原作...
[期刊论文] 作者:蔡新乐,,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趋向一致.而后者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理性的强调,突出了直观的作用与价值,并将人引向与事物的一体化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海氏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