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带相关论文
位于南北地震带南段的滇西南地区是中国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该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深部物理场特征研究是重......
地震工作者肩负着防震减灾的重任,这是一项为广大群众了解不多却责任重大的幕后工作和需要时时准备坚持不懈的工作,无数地震工作者长......
地震各向异性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介质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机制等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关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已深入到地球内部各个圈层......
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华南块体、滇缅块体的交汇区,分隔中国大陆的东部与西部,区域内部发育多条大型断裂,强震......
南北地震带是位于中国大陆中部的一条重要的地震带,又是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之间的板块边界汇集区,其区域从宁夏开始,经甘肃东部、四川......
龙门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十分强烈,是中国南北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一直......
利用数字地震、GPS、重力、电磁等监测网可构成场的观测资料,研发地壳速度结构与应力场、地壳运动变形场、重力场、空间电磁场等多......
该项目研究目标:加强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其南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监测,深入研究四川省雅安市“4·20”芦山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快速获取处理与展布系统”属于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南北地震带大震极灾区速判及灾情展布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紧密围绕动态监测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下速度结构的变化,依托国家和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台站多年的连续观测资料,采用噪声层析成像......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 多年来的大地垂直形变资料, 结合区域地震活动资料, 初步分析归纳了大地形变时空分布与地震群体活动的关......
以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地震学资料为例 ,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能量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Rm值、C值、D值等......
在2004年5~7月采用全新的思路和技术集成实现了南北地震带紧急强化地震观测。其中的4个关键技术集成是:采用了移动通讯技术解决边远......
收集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地区1970年~2012年的85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了震中烈度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长轴和短轴椭圆......
基于频谱偏移法对南北地震带3.0~4.9级中等地震持续跟踪实验,用以检验、改进方法和判据。利用甘、青、川、藏台网41个数字地震台站......
本文利用应变强度比和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处理了自1988年~2007年近20年南北地震带跨断层短水准数据资料,结合本区相关震例,分析和总......
甘东南地区位于青藏块体东缘,地处南北地震带中段,其边界和内部发育多组活动断裂。在北东-北东东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南北边界断裂......
在以往地震监测预报攻关研究时,我们曾提出过,先沿地震带的D-t图确定出现空段的时间,再按此时间段在震中分布图上圈定强震前的空区的......
通过对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断层形变时序演化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印尼8.7级地震触发了汶川8.0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金沙江~红河断裂、澜沧江断裂和怒江断裂(简称......
跨断层形变观测具有短测线跨活动断层(测线长度数十、数百至数千米)、复测周期短(1至数月)、跟踪性好的特点。物理意义明确,既可能......
摘要:对2009、2011及2013年3期陆态网络流动GPS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了2009~2011及2011~2013年两个时间段南北地震带地壳水平运动速......
本文概述了南北地震带南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编绘了B、F、Li、Sr等微量元素的异常图,分析了水文地球化学与地震......
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全球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全球陆.陆碰撞造山、海洋岩石圈俯冲和古大陆岩石圈演化动力学研究的理想实验......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根据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研究结果(谢富仁等,2004),地震发生的......
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地震活动非常活跃,另外盆地地区人口密集,易损性高,尤以昆明、玉溪盆地最甚.研究和评估强烈地震可能产生的人员伤......
小江断裂带(系)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东南部边界,是我国著名的强震活动带。小江断裂带位于云南东部,由南北向的绿汁江、易门、普渡河、西小......
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块体边界带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地震活动频繁,自1970年在这里便发生了60多个6级以上......
秦岭及周边地区(图1)位于我国版图的中心,不但包括了我国三大主要构造单元(扬子地体、华北地体和青藏高原)的交汇部位和我国两大造山带(......
有地震史料记载至今,中国及边邻地区共发生8级地震约32次,包括台湾两次,唐山准8级地震1次。其中1303—1879年间,历史记载8级地震约......
南北地震带北起宁夏贺兰山,跨越西秦岭,穿过龙门山、小江、红河等断裂带向南延伸至缅甸境内,成为分隔中国大陆东部相对稳定的鄂尔......
祁连山地震带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相接,西与阿尔金山地震带毗邻,北界在金塔、龙首山,南界进入青海境内。带内活......
国家“十二五”计划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是近代无线电极低频、超低频技术与地球物......
地震带的划分是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围绕地震带的划分取得了不少进展,各种方法在解释一些强震发生......
摘要:以南北地震带为例,通过对1920~2011年全国有记录的各种震级地震资料的整理统计,利用投影分析,计算出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之间的偏移......
利用2014—2017年南北地震带南段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基于重力段差值的重力场可视化方法和显著性指标量G值和C值,对南北地震带南段重......
宁夏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北段.是地震多发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18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我区就占了2次(1739年平罗一银川80......
南北地震带是中国大陆的一条主要活动地震带 ,2 0世纪以来有很多大地震集中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为了进一步探讨南北地震带地震活......
分析了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流动形变资料 ,研究了断层现今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 ,红河断裂带、楚雄 -通海断裂带及鲜水河断......
南北地震带中段断裂在遥感影像上具有明显的线性构造特征,本中研究区域为东昆仑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的交接区,该区断裂从遥感影像......
对中国地震局原分析预报中心测震学科1988~1999年度划定的南北地震带强震(M≥7)危险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表明,从过程角度研究......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网和90年代以来的GPS监测网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多次6级左右及......
对中国西部南北地震带及相邻地区 ,190 0年以来 19次强震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9个震例显示 ,强震前在震......
主要研究川西地区地质构造变形、应变分配以及深部动力过程,介绍了川西地质构造概况,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南北向活动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