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罢官相关论文
清官的故事总是被津津乐道的,但凡卸任之时两袖清风,就是“好官”的标志。近见清人笔记《 庐所闻录》所述一件事,更觉有趣。光绪年间......
姚文元这个当年大批特批海瑞的文痞死了,当时关于的一切冤假错案也都平反昭雪了,从法制方面说,确实已成历史.但有三件十分具体的史......
第一次接触海瑞,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上,讲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讲到吴晗写的《海瑞罢官》。当时对海瑞这个人物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为什么......
评剧《张羽煮海》荣获1955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导演奖;1956年,京剧《望江亭》,张君秋主演,并拍成了电影,成为张派代表剧目;1960年......
廉政,一个千年回响的话题、一个永不落幕的主题、一个历久常新的命题……“包公铡美”、“陶母退鱼”、“海瑞罢官”,这些耳熟能详......
第一次 (1965年11月)11日至次年7月18日rn毛泽东临行前一天,上海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可以说,毛泽东离京......
1965年11月,当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了以后,在全国思想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对于年画,我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放了寒假的第一天,正赶上邻村大集,我约上邻居家的小伙伴拔腿往集上走,就为了去看......
1965年11月10日,经毛泽东默许、由江青授意、张春桥组织、姚文元炮制的《评新编历史剧》在《文汇报》上发表,揭开了“关于《海瑞罢官......
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间,中国在文学、艺术、学术等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了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政治大批判,最终以批判新编历史剧《海......
姚文元这个当年大批特批海瑞的文痞死了。 “文革”这十年动乱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当时关于《海瑞罢官》的一切冤假错案也都平反昭......
将封建社会的官吏分为“清官”与“贪官”两大类,大致还是靠谱的。前者受到人们的赞颂和期盼,后者则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当年,“文......
吴晗的一生,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早在清华读书期间,就因研究明史而名扬史学界;40年代,坚决反对国民党统治,成为坚定的民主战士;新中国......
“四人帮”没有垮台之前,曾把姚文元执笔写出来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吹得很高,认为他是打响“文化大革命”第一炮的......
彭德怀是1965年11月30日从北京到达成都担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就在这一天,《人民日报》将姚文元于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
1965年11月10日,上海刊登了姚文元的.文章别有用心地将中的某些情节如“退田”、“平冤狱”等与现实政治等同起来,给一剧的作者吴......
吴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前副市长,曾因一部而举世闻名.袁震之,清华园中的才女,却因重病而久卧病榻.他们在病床前相识,并由此......
“点火”有“功”rn出于反修防修的愿望,毛泽东在1965年即下决心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但毛泽东一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共青团九届三中全会 1966年4月1日至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克......
1959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议错误地认定彭德怀、黄克诚“是十足的伪君子、野心家、阴谋家”,是一个“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抛出了姚文元的一篇“火药味”很浓的大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引起了文艺界、史学界、新闻界......
"外交大权属中央,中央授权给我,别人不能说,我管。"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艺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这标志着"......
“小政变”:陈伯达夺吴冷西的权rn自从1965年11月1日刊登姚文元以来,人民日报就一直在揣摸上海“气候”和观察吴冷西的情绪、行为......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
吴晗在创作京剧《海瑞罢官》时,就历史剧创作提出“戏剧真实性”原则,即不能违背常识,人物、事迹、时代精神不能错乱,尊重中国传统......
吴晗(1909-1969)是著名的明史专家。建国后,以学者的身份从政,历任北京市副市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务。吴晗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的忠......
从明代名臣海瑞的家庭状况入手,探讨海瑞的性格成因以及性格对其仕途的影响。重新认识在官僚行列中属于异类、在民众眼中却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