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共(布)相关论文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共产国际、联共(布)制定对中国大革命的政策和策略的经过,以及这些政策和策......
本文写在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俞秀松诞辰120周年之际.俞秀松“个人档案”是研究其生平,及其完......
1927年7月到1928年1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没有电讯联系。这一段时间,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其驻华人员和机构的联络主要......
土地革命初期,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来自莫斯科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战后的苏联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受到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1947年冷战爆发后,苏联当局对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审......
[摘要]共产国际、联共(布)注重从中国社会性质出发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土地革命中的土地政策及时作出指......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挥过许多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因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更是共产国际、联共(布)指导和大......
关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责任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不可否认,陈独秀确实犯了右倾错误,向国民党做出一系列妥协。但深入分......
列宁是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第一人.俄共(那时的名称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党初期没有"民主集中制"这一提法.1903年、1904年,列宁......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
对于建设中国苏维埃政权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有“移植”,也有创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苏维埃政权赖以存在......
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已经六十余载,学界部分学者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城市中心"道路向"农村中心"道......
【人物简介】闫志民,1937年1月生,陕西省户县人。196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专业,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秘书、北......
列宁晚年思想表明,他对于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充满信心的。他去世后,这种思想没有在联共(布)党内领导人中形成一种共识。由于对建设社......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对中国追求科学真理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路......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抗战期间对于国共两党都给予了相当大的援助,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共产国际、联共(布)更......
<正>19世纪70年代,当第一国际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解散时,马克思在信中告诉自己的同志:"不要担心,朋友,如果说现在的国际死亡了......
托洛茨基被多次判处死刑 列宁逝世后,在联共(布)党内斗争中失败的托洛茨基于1927年10月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两个月后,在联共(布)十五大......
1924年4月5日发表的《汪陈宣言》是导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签署宣言的陈独秀自然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反革命两面......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创建自己的军队是高度重视的,他们期望着一支中共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的诞生。在如何处理中共......
[摘 要]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对省港大罢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驻广州代表鲍罗廷对罢工进行了悉心的帮助和指导,布勃诺夫使团和远东局使团......
将中共二大至六大党章置于党章发展的整个历程、党章自身内外结构的整个系统以及中共当时所处的整个国内外环境中加以考察,二大至......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课题研究,近几年在领域的拓展、深度的开掘和方法的创新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推进,但研究还存在......
一、《简明教程》重印版的读者对象和印数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简明教程》)曾是苏联高校的必读教科书,大学开设的“马......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中共派遣到国民革命军中的各级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分别转入地下斗争或派赴苏联学习。曾任国民革命......
在土地革命初期,联共(布)、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路:通过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起义,迅速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政......
中共六大召开后不久,蔡和森与李立三之间就中国富农问题发生了一场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富农在革命此阶段是否具有反革命的可......
<正> 二十年代末联共(布)党内关于国内政策若干问题的争论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仅半个月,共产国际的政治策略便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欧洲战争的性质问题上,由共产国际七大认定的反法西斯战......
中共成立后至1931年间,其主要领导人发生了几次大的更替。它们都是在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掌控下完成的。莫斯科在取舍中共主要领导人......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引起了联共(布)中央、共产国际高层的高度关注并研究作出对策。联共(布)、共产国际的......
1929年4月23日至29日,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农业的途径和减轻中农......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重视中国农民问题,并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付诸实施了这一思想,推动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莫斯科国际《纪念》协会简陋的会议室里,谈兴正浓的罗津斯基教授说,“当年滨海边疆区有个官迷心窍的家伙—......
文章深入探讨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四个重要的问题,即共产国际、联共(布)对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对中国革命的......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在坚持和捍卫马克......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在建国以来长期探索的基础上,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方面,摆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提供了......
鲍罗廷是斯大林派给孙中山的政治顾问,1923年8月来华,10月18日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被聘为政治顾问),1925年7月1日被聘为......
<正>如果说斯大林战胜"左倾"反对派还有理论的力量,那么,他战胜"布哈林集团"则主要靠的是行政的力量。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都......
【正】 在列宁、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这些变动涉及到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央、地......
<正>20世纪20年代,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选派了一批......
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的关系。文章认为,南昌起义计划的制定和起义后所建政府的架构,是执行联共(布)......
【正】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又属于人民。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初期或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
一甲子前的1953年,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各项工作树立了一座光辉的灯塔”(毛泽东语)。众所周知的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