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E相关论文
目的:评价奥马珠单抗对儿童难治性过敏性哮喘伴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总IgE(t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eptin、IL-13、Eotaxin及IgE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选择30例哮喘儿童及22例健康......
目的 探讨儿童异位性皮炎(AD)临床特征与总IgE(tIgE)的关系.方法 收集1 030例儿童A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AllergyScreen过敏原定量......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变应原IgE(SIgE)和总IgE(T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95例过敏......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TIgE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之间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
目的通过测定AD患者血清tIgE、EOS(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以及对福建地区AD患者的致敏原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变化在A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tIgE),探讨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了解临床......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3(IL-13)、总IgE(tIgE)在急性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儿发病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微粒子酶放大......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致敏变应原.方法对10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其中儿童48例,成人54例,用尘螨、霉菌、......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致敏变应原.方法对10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其中儿童48例,成人54例,用尘螨、霉菌、......
目的分析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总IgE、特异性IgE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
目的分析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总IgE、特异性IgE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清TIgE水平,以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方案。方法:ELISA法检测西药组、中药......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总IgE(TIgE)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哮喘、20例慢性支气......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TIgE.SIgA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哮喘患儿及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中TIgE及SIgA水平.结果......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oSapir)曾经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
<正>急性荨麻疹在皮肤疾病中较为常见,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生过程中,是Ⅰ型变态反应参与其中,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和IgE介导。嗜酸性......
期刊
目的探析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予以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水平、吸入过敏原过筛(Phadiatop)试验和常用食物过敏原过筛(Fx5E)试验在哮喘病......
目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难治性,有产生IgE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俗称夙根)。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淋巴细胞、抗原呈递......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联合低剂量克拉霉素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ECP、TIgE、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8月......
目的分析止嗽降气汤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门诊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中抽取80例作回顾分......
<正>目的通过2797例患者标本血清TIgE(总IgE)和sIgE(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评价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以上两检测项目的符合......
会议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及特异性Ig E(s Ig 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
目的探讨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口服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门诊......
<正>上市后中药作为注入性抗原、可溶性抗原,其引起的过敏反应按照修改后的Coombs和Gell分类属于Ⅰ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Ⅰ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