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划”相关论文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事件有增无减,导致学风不正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约束不力,惩处力度不够,处罚主体不明。为了落实“2011计划”,应加强研......
根据"2011计划"协同创新要求,提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并探讨其实现机制:对于动力机制,各协同体知识特色是协同体组建动力。对于选择机......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协作沟通不足和协同机制不完善。依据教育部“2011计划”中提出的协同创新理念,高职......
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突破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正确选择。浙西南地区高校协同创新工作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虽然取......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驱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转变创新理念和模式,加......
实施“2011计划”为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契机。针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存在问题,论述了研究生协同创新之内涵与特......
目前正在全国实施的“2011计划”即协同创新工程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又一次良机。上一次是20世纪末抓住高校扩招之机,以扩大招生“数量......
从地方高校自身资源环境、社会环境资源以及“2011计划”理念设计入手,解读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现实影响,地方高校在实施“2011计划”......
协同创新是“2011计划”的重中之重,协同创新调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各主体的积极性,强调优势互补的“大协同”。所以云南......
“2011计划”对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行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有望通过机制体制上的突破,形成行业大协同的新局面......
"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好机遇。秦皇岛高职院校提升协同创新......
在分析“2011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对首批批准的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山大学在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过程中的体会......
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意义,并从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瞄准目标与加强协作、建立完善政......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
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建设成败。目前教育部已遴选认定的38个协同创新......
高校科技成果市场化行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引发对高校科技职能向高校技术创业职业转变的思考。按照“2011计划”中提出的“八个......
"2011计划"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本文基于TIM理论之视角,通过对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内涵和制约因素的分......
协同创新对于高职院校是一个全新课题。以协同创新理论和战略协同论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主线,高职院校通过构建......
[目的 /意义]针对我国以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为代表的科学共同体不断涌现,但缺乏定量化评价措施的问题,本文对"2011......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发展特征。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举措,"2011计划"与"985"、"211"工程既有区别又......
高校协同创新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的一种跨文化、跨领域、多主体参与的非线性创新组织模式。开展协同创新,不仅是深化科技体制......
针对牵头高校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问题,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2012年度"2011计划"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现状......
论文通过对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协同创新现状调查与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协同创新方面存在......
随着全国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等各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涌现,如何把中心办好引起高度重视.纵观国际国内的最新发展态势和成功经验......
高校协同创新是建设我国创新国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协同创新能否健康、持久地发展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首次将高校的协同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教育部和财政部于......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在“2011计划”实施的战略背景下,如何调整以往研究生培养的理念、......
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中有5个是由工科院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如何提升工科专业的协同创新教学质量以及培养相关......
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给研究生培养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然而,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理念、机制、方式等,还不......
以联盟管理、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参与“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声誉、联盟经验和网络中心性三个维......
协同创新为当前高校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深厚的行业背景、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设置、雄厚的科研实力,决定了行业特色......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30年来,"211工程"、"985工程"、省部共建、"2011计划"、"双一流......
协同创新中心是一种新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同互动、合作创新的组织,它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任务,三者......
协同创新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到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传统科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