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美”相关论文
《美学大辞典》中将质感定义为:“质感是一种视觉上的真实效果,在造型艺术中通过不同的技巧手法表现不同物体形象的真实感觉。”“......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京剧的很多剧目中都体现了中正平和的理念,传达和谐、平衡的追求,承载了“中和之美”审美意趣与文化......
摘要:中国古代向来以礼乐并称,乐为“六艺”之一。儒家的音乐思想一向占据乐坛的主流,儒家思想中的“中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艺的美......
<正>如果说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中国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那么,颜真卿则是以他的"气格之美"树立起中国书法的又一座高峰。颜真卿被......
中国吉祥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其“中和之美”在我国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同时又有着广泛的影响。文章......
孔子是"中庸"哲学的倡导者,他将"天道中庸"的伦理道德观念运用于艺术审美领域,以后历代的艺术创作中"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都得以体......
苏轼评柳宗元诗,好用"澹泊""枯澹"等语,意指其诗歌创作形貌朴实而情韵丰满。所谓"枯澹"之美实与儒家所倡"中和之美"、道家所倡"法......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形态,长期被局限于儒家美学理论领域中,带着深厚的道德理性色彩,强调雅正之美。本文在生态美学视......
孔子曾对《诗经》之篇首《关雎》给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高度评价,笔者以此评价为出发点,对孔子所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