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相关论文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无择所撰,也是其学术代表作,该书对于疾病的辨证析因细致,并附医方医案于后。研读此书发现其对疫病......
期刊
运气方备化汤(木瓜、茯苓、牛膝、炮附片、干地黄、覆盆子、生姜、甘草)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丑、未之年按太阴湿土......
期刊
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出自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这6首方剂是针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论述的6个司天之政而设制......
期刊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南宋绍兴、淳熙间(1131~1189年)人;[1]也有认为约出生在北宋宣和初年,卒于南宋绍熙初......
<正> 中国古典医籍所论的瘫证多涉及成人,而小儿运动障碍多属中医儿科“五迟”、“五软”的范畴。瘫证,又名“瘫痪”,首见于《外台......
<正>(接本卷1期第71页)4历代医家对历节风的论述4.1汉晋隋唐时期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历节病因病机作了详细的论述,在"中风历......
<正>2编撰《医方集解》古今方书,至为繁多,卷帙浩繁,至明代朱棣《普济方》问世,已收方达61739首。汪昂有感于众多方书泛览为难,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运气理论治病拟方多以药物性味为指导法则,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岁气、司天、在泉、主气、......
陈言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主要著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创立了中医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在病因病机方面贡献巨大。除此......
期刊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北宋著名医学家陈言的代表著作。陈言(公元1131-1189年),字无择,号鹤溪,宋代青田鹤溪(今景宁县鹤溪镇)人。......
期刊
对于七情学说的认识,萌芽于春秋战国,系统形成于《黄帝内经》,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此基础上,首倡七情内伤病因论,对“......
期刊
<正>关于温胆汤,历来有很多疑问:其一是方名,为什么把这个方子命名为"温胆汤"?其二是用途,本方原为"胆虚寒"证而设,今人主要用来治......
期刊
<正>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以前是诸子散载时期,《内经》成书的战国秦汉......
期刊
通过论述温胆汤及其类方的历史沿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分析温胆汤及其类方在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展望。......
期刊
<正>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的源头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
<正> 中医把人类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原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引申《金匮要略方论》“......
期刊
<正> 提起“三因学说”医人皆知,然不明其旨者,屡见不鲜。究其因,是混淆了“病因”与“发病”的概念。《中医学基础》(1978年第一......
期刊
<正> 八三拗汤本方由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等三味所组成。具有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功能。临床常用于感......
<正> 二、发展时期从战国后期 (公元前220年左右)《内经》成书,到汉末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公元210年左右),为病因学况的发展期......
<正> 脾与胃同居中焦,其经脉相互络属而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故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
本文从《金匮要略》病因产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其对《黄帝内经》病因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对《三因方》病因说的启发,提出了《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