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相关论文
人迎气口脉法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被多次提到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内经》并未明确说明人迎和气口......
我国许多重要医籍,北宋大多加以整理、校(?)。其整理校定之功,嘉惠后世无穷。回溯其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展望来今,对于从事中医古......
代脉首见于《黄帝内经》。但是自《脉经》开始至今,代脉的含义就存争议。文章首先根据《黄帝内经》原文和摘引历朝主流脉诊精要,进......
本文是《脉经》版本史考证文字,内容包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脉经》未能寻到好底本的原因;校正医书局依据朝廷所出医书精校《脉......
王叔和作为医学家,编撰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他不是晋太医令,而是三国太医令;他整理的不仅有《伤寒论......
通过对<脉经>与<伤寒论>"可"与"不可"条文的对勘比较,明显窥见王叔和从中抄录的痕迹,同时亦反映出叔和整理编次仲景遗著在前,撰写<......
<正>本文从书目著录、影刻复刻和论文阐述三个方面,对《脉经》一书的主要文献研究进行梳理。1、通过对书目著录的分析,有以下发现......
我国古代医学教育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陈积容,林祚甲骨文记载,殷代(公元前12─17世纪)对于疾病已有记述,但尚未形成系统医学,到了奴隶社会后期......
晋·王叔和(公元201年~280年),名熙,山东微山县人。王叔和幼有大志,聪慧好学,十六七岁就熟读经史,知识渊博,通古达今。东汉建安年间,王叔和目......
<正> 自古迄今,对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功过之评价殊不一致。以方有执、喻嘉言为代表之重订错简派,对叔和大加讨伐,认为叔和“不察......
<正> 48.伤科专著伤科在周代称为“折疡”,当时隶属于“疡医”(外科)范围内。至唐、宋时期,伤科学术的发展已有了较高的水平,从外......
对《中医杂志》2000年9月第41卷第9期"脉弦滑质疑"一文的有关论点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脉弦滑在《脉经》中有鲜明论述,这种(脉象的)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唐代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其文化教育所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具有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性质。本文试图概述唐代文化教育的对......
<正> 一、脉经的统一脉名和脉形:王叔和《脉经》分脉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即濡......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生于1518年,卒子1593年,湖北蕲州人。家世业医,祖父是位铃医,其父李言闻也是位有名的民间医生。李时珍幼年体弱多病......
笔者初上临床时,学经方,方症对应,简单直接,疗效尚可;当时觉脉诊空且玄,不切实际,切脉纯属应付.但临证日久,总觉疗效不能更进一步.......
以《伤寒论》最早传本《脉经》为根据,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方法,还原六经概念的原生态,认为《伤寒论》六经脱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中国医史三字经》是普及中国医学史的通俗读物,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三字经』形式写成。其内容起于远古,迄乎近代,介绍重要医家九......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浅谈王叔和的针灸学成就300197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赵峻岭魏连海王叔和,名熙,晋高平(今山西高平)人。具体生卒年代不详。据《医林列传》载:“王......
<正>王叔和(201—280年),名熙,魏晋时期著名医家、医书编纂家,东汉末年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其人"性度沉静,博好经方,尤精诊......
目的:本文以《脉经》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书作者生平、版本流传,归纳并总结其针灸学术思想,探索其对后世的影响。方法:针对《脉经》......
在濡脉的脉象特征上,西晋的《脉经》明确定义濡脉脉象特征为"浮软而细"。自此之后,各代医家大多继承《脉经》观点,认为濡脉为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金匮要略》成书于公元三世纪初,在战乱中流传八百余年,散乱遗失,以后又增减变易,校正误脱,至使今日存疑待考条文较多。今将......
敦煌遗书《亡名氏脉经》源于王叔和《脉经》,但更接近王叔和《脉经》原貌。敦煌《亡名氏脉经》残卷存方计13首,惜已残缺,但其中7首......
<正> 模糊语言包括两大类:词语模糊与词义模糊。词语模糊是指:一个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是不明确的,没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只是表......
从汉末(约公元 206 年前后)《伤寒杂病论》成书至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刊行《伤寒论》的治平二年(公元 1065 年),张仲景著作在其流传过......
<正> 我在1960年《辽宁医学杂志》第九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之版本及其内容沿革之探讨”,最近接......
《脉经》的学术特色初探长沙市第一医院(410005)张海燕长沙市中医院(410002)彭如惠主题词《脉经》,书评我国脉学发源很早,在《内经》、《难经》等秦汉......
<正> 一“不可余药”太阳篇(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仅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文中“不可余......
<正> 《伤寒论·太阳篇》第二条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以下简称此条),后世学者对此条极为重视,称它为“太......
<正> 脉诊为中医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步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
【正】 王叔和及其医著《脉经》,在史医两界颇享盛名。迄今民间仍有“不读王叔和,临症疑难多”的谚语。可是对这样一位在我国医学......
<正> 王叔和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著名医家,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十九引《养生要集》有“高平王熙叔和曰”,《太平御览》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