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做法则例》相关论文
根据清代文献中的记载,传统建筑下檐出占上檐出的0.75或者0.8,本文从文献中的这一规定出发,分析和整理了现存唐代遗构和深受唐代技......
本论文试图通过史料的记载来探讨我国清代北方王府建筑的大木设计技法。以《工程做法则例》为原本,对其中能代表住居建筑的“小式......
<正>1研究背景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是一个按照统一逻辑与规范,通过制造模数化、标准化构件进行装配的过程。以清式建筑为例,从总体......
分析了<工程做法则例>中楼房(卷4)的记载内容及木割.其设计体系为:平面柱间尺寸不是通过木割采获得,而是在其它部件的木割说明文中......
殊像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殊像寺,原名殊祥寺,位于台怀镇西南凤林谷口的北侧,距台怀镇里许。明弘治九年(1496)该寺大殿内塑了一尊文殊菩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定额的国家,北宋时期,土木建筑家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成书于公元1100年)就有工料方面的巨作,称之为古代......
以明末清初,特别是康熙、雍正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及主要的建筑活动为研究背景,以清代《工程做法则例》雍正12年(1734)为研究对象......
该文分析了<工程做法则例>装修(卷41)及锭铰作(卷50、51)中有关"门"的记载方式及其设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门的记载方式亦充分体现......
<正> 我国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北宋政府于公元1103年颁布的《营造法式》,清朝工部于公元1734年颁......
清代官式建筑体系是在清代工官制度背景下,以官方文本《工程做法则例》为范本,以样式雷图档为留存最为丰富的设计图档,以清代官式建筑......
<正> 凡随梁枋以进深定长短。如进深二丈,内除柱径一分,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柱径四分之一,得长一丈九尺四寸八分。其高、厚俱按......
<正> 凡里金檩以步架四份定长短。如步架四份深一丈四尺,即长一丈四尺。外加一头交角出头分位,按本身之径一份,又加柱径半份,得通......
<正> 凡下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低,十分之七定径寸。如面阔一丈三尺,得柱高一丈四寸,径九寸一分。如次间、梢间面阔比明间窄小者......
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清式建筑的经典性文献,它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古建筑保护、维修、研究仍有......
<正> 凡正心桁计三层,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九尺二寸五分,内除桃尖梁头之厚一尺,得净面阔一丈八尺二寸五分。外加两头入榫分位,......
<正> 凡面阔、进深以斗科攒数定,每攒以口数十一份定宽(原注:每斗口一寸,随身加一尺一寸,为十一分)。如斗口三寸,以科中分算,得斗......
<正> 凡仔角梁以出廊并出檐各尺寸用方五斜七、举架定长。如出廊深六尺六寸,出檐八尺一寸(原注:出檐照斗口加算,如斗口单昂每斗口......
<正> 其廊子正心枋,一头除桃尖梁头之厚半份,外加入榫分位按本身高半份,得榫长二寸五分。第一层,一头带正二昂长三尺七分五厘;第二......
<正> 凡花架椽以步架加举定长短。如步架深三尺六寸,按一二五加举,得通长四尺五寸,径寸与檐椽同。以面阔一丈八尺收一步架尺寸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