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社相关论文
朱启钤是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与实业家,于晚清至民国身居要职,对北京城之建设、营造学社之创办影响深远。本文以可视化知识......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为贯彻精神,落实我国“文化遗产日”各项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5......
3月27日上午,为纪念中国营造学社和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而编撰的一书举行了隆重的新书首发式.这本看似寻常的图书吸引了大批嘉宾亲......
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本刊顾问罗哲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 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n罗哲文,中国古建筑专家.1924年出......
记忆,正在对社会,对学术发展及文化传承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5年11月在罗哲文先生的指引下,我和几位同仁考察了在抗战时期孕育......
王世襄rn王世襄,号畅安,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也是北京的“老玩家”,1914年5月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祖籍福州.rn王世襄 1941年毕业于......
元数据和知识管理的概念在建筑学中仍处于探索的阶段,文章以营造学社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元数据和建筑学知识管......
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珍藏的逾2万件样式雷图档的重要价值及中国营造学社内诸前辈为整理与研究样式雷图档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马旭初先生是明清建筑世家兴隆马家的第十四代传人。在马老的营造生涯中,他曾经受业于梁思成、林徽因等前辈学者;见证了营造学社的早......
建筑史学家单士元(1907~1998)自故宫博物院成立一直在院供职,长达74年,是国内档案目录学科的奠基人,也是故宫古建保护管理的先驱者......
通过对新中国保护法规起草人的专访以及对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及其成员专著的研究,尝试找出营造学社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及演变对......
中国营造学社开创了中国营造学科,提出了学科的目标和研究方法,为学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营造学......
"文献+实物"相互印证是近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通常被认为和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法"共享相同的方法论。本文通过......
营造学社是我国第一个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造园史的研究团体。通过对比营造学社与同时代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发现营造学社具有研......
作为明清时期民间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建筑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而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直到1953年才首次接近徽州建筑,较全面......
《营造法式》的研究伴随了中国建筑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的全过程,以更广博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知能力对之进行回顾和批判,能够使我......
本文追溯了早期营造学社同仁梁思成等第一代学者在中国建筑及民居研究领域的成果,指出他们和后继者第二代学者在民居分类上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