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世界》相关论文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作家,他既是一位翻译家,也是一位革命家.在旧中国,他的翻译作品《惨世界》在爱国青年当中激起了千层浪.......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本文从动机论出发,从内在要求、外在诱......
苏曼殊早期的文学活动与日本文坛关系密切,他所翻译的雨果的小说《惨世界》(即《悲惨世界》)和他这一时期的其他文学活动,都受到日......
苏曼殊、陈独秀在将《悲惨世界》改译为《惨世界》时,为了达成本身所预设的目的,而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改写、操控甚至创作。在译作......
苏曼殊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十多年间活跃于文坛上,其创作的小说、......
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在他的论文《翻译研究的名称与性质》(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首次提出了翻译研究(......
<正>雨果1861年完成、186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四十多年后由两位笃信革命的中国知识青年译介到中国。两位青年都不本分,......
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入手,分析清末民初翻译家苏曼殊汉译《悲惨世界......
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他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节,并篡改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