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纬》相关论文
梁韦弦先生在《汉易卦气学论要》里说:“从文献记载来看,易卦配以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并纳甲纳支、配以五行,是一种具体运用于占筮的体系......
《易纬·乾凿度》作为汉代《易纬》之中的首篇,集中反映了《易纬》注解与诠释《周易》的精神:一方面,其在卦气、爻辰等注《易》体......
扬雄与谶纬学说关系复杂纠葛,之所以如此,源于"谶、纬相同还是相异"的历代学术公案。重新清理"谶、纬论辩"的史料依据,就会发现这一公......
诞生于两汉之际的《易纬》,对西汉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方主流易学亦即以卦气说为核心的象教易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整合......
一般观点认为,两汉以卦气为主要内容的象数易学始自盂喜,而孟喜之易学又源自一本名为《易家候阴阳灾变书》的易学著作,然而,关于这本引......
宋均是郑玄之后纬书注家中最重要的人物,但历史记载中不止一个'宋均',而究竟是哪一个宋均为纬书作注并不明确.东汉初年的&......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
《易经》用长短线条组成卦象,再冠以乾坤等六十四卦名称,颇为神秘。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注疏》中引《易经》说:“卦者、挂也,悬挂物象以......
<正> 纬书,据《汉书李寻传》称“五经六纬”,注:“五经及乐纬”,知纬书自成系统;此后,《后汉书樊英传》称七经纬,表明七经皆有纬书......
期刊
本文从大、小传统的角度,以谶纬之学中的《易纬》为个案,探讨其渊源、思想成分、在两汉之际的兴起、传播以及在魏晋之际的衰落过程......
<易纬>的<乾凿度>和<通卦验>分别记载了两种八卦卦气思想,虽然都是关于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学说,但二者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