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副都统相关论文
[摘 要]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在赫哲族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抵制沙俄的不断进攻,安抚国内的赫哲族,保证其正常的......
贡貂制度就是清政府因俗制宜,针对东北边疆民族实施的一种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清代的贡貂活动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
东北几处打牲衙门设治后,缓解了清朝发祥地东北的民族关系,巩固和捍卫了东北的边疆稳定,繁荣了吉、黑两省的经济,保存了东北各民族......
“三姓副都统”是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在三姓一带建立的政权机构。清初不设郡县,以血缘、地域划分为“姓长、乡长、子弟”,“子弟”又......
摘 要: 三姓副都统是清代长期管理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民族的行政区划,同时也是贡貂赏乌林制度的主要执行机构。然而,在清代相关......
俄国强占拉哈苏苏与中俄交涉吕一燃拉哈苏苏位于松花江、黑龙江会合处的松花江右岸。在清代,其地居民主要是赫哲族人。“拉哈苏苏”......
<正>谈论库页岛的话题是沉重的,亦无法回避日本曾经的经济渗透和武力侵占。就在清乾嘉间对该岛忽略淡漠、视若赘累之时,俄日两个近......
<正>依兰,在清初被称为"和屯噶珊"(汉语曰古城屯),之所以被称为古城屯,是因为这里原是辽金时代五国城所在地。明代居住在依兰一带......
<正>从雍正朝开始,养心殿成为清帝在皇宫处理公务的地方,御厨南墙外即军机处直房,颇便召见传询。该殿东暖阁的紫檀书案上,陈设着一......
<正> 清代对库页费雅喀人和赫哲费雅喀人一样,是以姓氏(哈喇)和村屯(噶珊)为单位,编入户籍,“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辽宁省......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廷根据宁古塔将军罗孟俄洛的疏请,在三姓城设置三姓协领。经康熙一朝的建设,于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设置......
<正> 赫哲族同其他通古斯系民族一样,也是古老的民族。根据考古资料,赫哲族古代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六千年前”的密山新开流......
<正>广义上的"三姓地区"在清代泛指以今依兰为中心的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牡丹江下游、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今俄远东地区(......
<正>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草。貂,女真语叫斜哥或塞克,满语也叫塞克。(《女真文辞典》)清时,在我国东北白山(长白山)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