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密约相关论文
清王朝作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它的外交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晚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在广度上和深......
1896年6月3日(农历4月22日,俄历5月22日),俄、清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字仪式。该条约反映了1896年前后围绕中国......
中东铁路全名“中国东省铁路”,干线西起满洲里以西的国界,与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联轨,中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然后进入俄境达海参......
哈尔滨城史纪元在学术界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1898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 ,了中东铁路筑路权哈尔滨作为中东铁......
<正> 四李鸿章环游世界及评价1896年李鸿章奉使出洋,致贺俄皇加冕和订结中俄同盟条约之后,以为大事已毕,大功告成。其余一切,概以......
<正> 1896年6月3日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巴诺夫诱逼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莫斯科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著名的......
【正】 一向梦想称霸全球的沙皇俄国,利用同中国北部、西部接壤的方便条件,以百倍的疯狂、贪婪的野心,鲸吞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俄国......
【正】 德国帝国主义于1897年强行侵占了我国山东省的胶州湾(即后来的青岛),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这是十九世纪......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大致孕育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正式形成,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晚清政府秉承“以夷制夷”外交......
沈荩(1872~1903),原名克诫,号愚溪,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戊戌变法失败后留学日本,1900年返回上海,与唐才常等人致力于自立会运动,且兼任《天津......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日俄战争的这十年中,中国人的俄国观经历了亲俄、联俄到仇俄、拒俄的转变。三国干涉还辽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各......
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重臣 ,在对日外交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他最早主张与日本建交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 ,李鸿章的“联日”思想一度......
<正> 中俄密约的正式名称是《御敌互相援助条约》,1896年6月3日由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微德)签......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
<正>如今只用3小时50分钟,人们乘坐哈大高铁就可以完成从哈尔滨到大连、从冰天雪地到海风劲吹、从红肠到海鲜的两地体验。时间缩短......
中东铁路是俄国根据1896年签订的《中俄密约》在中国领土上建造的,195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了这条中东(中长)铁路。在56年的沦桑岁......
中国近代史上的李鸿章,尽人皆知。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鉴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他与维特签订中俄密约时,又答应不少条件,之后,俄方格......
1896年6月3日(农历4月22日,俄历5月22日),俄、清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字仪式。该条约反映了1896年前后围绕中国......
《中俄密约》交涉之缘起,一方面是清廷实施联俄外交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是俄国为实现西伯利亚铁路越境而精心设计外交阴谋与骗局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