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学派相关论文
“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共同体美学”都是电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诞生的本土中层理论,具备较强实践品格,在崇和思想与观众......
当前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有三个显在命题,“中国电影学派”“中国电影工业美学”和“共同体美学”。三大命题的建构背景均为中国电影发......
本文从艺术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2019—2021年国内影视研究的主要范式和焦点话题,集中在后疫情时期的转折、数......
中国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智慧里的“知识智慧”也包括了中国“艺术智慧”和“美学智慧”。回顾一百......
自20世纪20年代“西游”影像生产肇始以来,围绕着“西游”影像的中国批评实践一直在为中国电影学派贡献理论资源。1927年,《上海》杂......
作为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重要贡献,“电影工业美学”应对“新力量导演”“新主流”电影等中国电影的新现象以及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
“当下中国电影的理论探索与学派建设”学术论坛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电影工业美学、共同体美学、想象力消费等研究领域,从理论建设、......
从《孤儿救祖记》《新女性》到《芙蓉镇》《暖》《我的姐姐》,中国电影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构建了一条独具特色和价值的“苦情戏”主脉......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以来,中国......
动画“中国学派”既是历史性的概念,也是随时代而发展的概念.本文通过重读动画“中国学派”,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动画电影“中国学派......
2010年至今,中国电影理论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出,几乎可以视为继20世纪80年代电影理论批评井喷期之后的又一个值得关注的电影理论批评......
空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具象化标志,具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从空间叙事角度思考中国电影学派,可探究空间如何表现中国电......
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在中国电影理论学术话语和学术体系建设的目标下,基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对“新力量”导演创作......
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共同体美学理论、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近年来被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三个最前沿的电影理论.中国电影学派理论是一种......
在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中,进步电影与进步电影运动也是“被发明的传统”。作为冷战意识形态与电影冷战的结果,进步电影纵横交错地关......
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沉淀着强大的民族审美特性,中国电影人因之借力戏曲开启中国电影之路,将电影本土化的使命交付“戏曲”不仅......
在中国电影及相关产业的沿革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极具国家特色或民族个性的现象,而西方电影理论对此几无涉及,因此我们需要创建“中......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节点上,梳理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电影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影发展形......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扶贫题材电影承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农村扶贫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是主旋律电影拓展的新方向.它们服务于建设......
创造中国影像中的英雄,既往影像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要铸造夺人眼目的超级英雄,却依然是人们迫切热烈的期待.超级英雄不同于现实......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罗艺军先生对电影民族风格、“民族化”等问题的讨论影响很大。他的《电影民族风格初探》......
电影作为传播文化价值观和展现文化多样性最有影响力的媒介载体之一,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选择具体电影作品的消费行为......
作为一种理论话语体系,中国电影学派发生的年代与叙述的年代同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电影学派的发生本身蕴含着理论自觉与范式革......
作为中国电影第一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史东山在电影影像造型形式、声音艺术风格、语言革新和叙事范式定位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尝试......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左翼文化氛围中酝酿并生发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积极回应并主动践行了现代中国及其民族电影的解......
我国科幻电影自2015年以来迅速崛起,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阐释.就科学性而言,科幻电影的特点是在知觉定位上将黑镜科技(即能够映......
当下,中国电影学理论界和电影业界一次次提出要构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学派.其实,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前提是,必须对中国现有各......
中国电影学派与包括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新德国电影等在内的对世界电影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公认的各大电影流派不同,其理......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学派,需要从中华文化自立自强的民族立场出发,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发展现实,拓展视野,放眼......
自2015年"中国电影学派"的概念提出以来,一个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中国电影学派立足于世界的基础和核心是什么?文章以为,根植于中......
"中国电影学派"作为历史生成产物,应该是建构在自主性和不同于世界电影的异质性的基础上的。从民国电影到新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在不......
本文探讨徐浩峰导演的武侠电影如何呈现出历史现实感。徐浩峰以历史史实建构武林故事空间,将历史材料转换、变形而重构成新的人物......
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学派的认知来说,我们已经就各区域电影的历史现状做了描绘,比如关于台湾、香港地区的电影以及江南电影、西部电影......
近年来,我国电影学术界基于中国电影学派的宏观学术框架体系开展的地缘电影学研究已然成为一门显学。本来作为一门电影学与人文地......
中国电影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电影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当前,中国正......
中国电影学派是中国电影的一种顶层式设计,是中国电影有别于其他国家电影的一种整体标识度,它指向中国电影特定的艺术形态、表现方......
百年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学界公认其导演和电影可划分为六代。纵览时下中国电影,引领性力量仍是第五代,第六代则是中坚力量,此消彼长......
2015年10月16日,李岚清同志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5周年校庆之际到校讲座,并提出了"能够出现影响世界的中国电影学派"的希望。以此为......
<正>时间:2018年11月2日地点: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受访者:王海洲采访人:龚艳曹娟整理:李佳欣,安爽一、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缘起龚......
区域电影研究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研究的重要趋向。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东北电影,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但在市场化创作占据主导话语的......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振荡转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作为舶来品的电影对传统文化的吸收、转换,......
<正>为推进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促进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和传统文化在中国电影创作中的转化,由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新电影"的概念,相比长期以来使用的"第五代",更能准确地指代同一时期的电影艺术运动。重拾并反思"中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