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交涉相关论文
修建滇缅铁路是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贯通西南国际运输通道战略决策和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修筑滇缅铁路需要将云南境内的......
阮元具有著名学者和朝廷重臣的双重身份。目前学界对其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想学术,对其政治生涯、对外交往的研究尚显不足。阮元在担任......
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成为中英两国博弈的重要场域,新华社香港分社成为两国联络交涉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英国急于获知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提振抗战士气、缓解财政困难,提出对英美大借款计划,其中对英借款1亿英镑,并希望不能有担保条件。194......
阿礼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最早一批来华的英国外交人员,也是战后英国对华侵略的急先锋。1844至1869年间,除却短暂地离开和担任驻日......
1940年中旬,国民政府在滇缅公路被封闭之后立即着手筹备在西南边境另外修建一条国际运输通道,即中印公路日玛线。事实上,国民政府在设......
郭嵩焘禁烟思想产生于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实践,并随着他身与中英交涉及乡居办教育等经历而不断深化的.国内朝野官绅的禁烟要求和英......
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行欠”纠纷主要产生于以下两个原因:贸易中议价的不合理及货物的赊卖活动;洋商对行商的高利放贷。清政府在处理“......
威海卫是中国通过外交方式收回的第一块外国在中国的租借地。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北京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中英就威......
1909年4月,湖口人余发程因买货经过九江英租界,误撞巡捕马士,被其暴击身亡。英领事为偏袒马士,提出用钱销案,使九江绅学工商界极为......
近代海关一直被视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象征,外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事实更强化了这种认知。赫德在任总税务司时间最长,对海关的影......
大清王朝的最后十几年里,与帝国主义在华侵略不断深入相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土地上的不断扩展。涉外矿权纠纷、......
关于“万县惨案”的补正黄岭峻《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载有彭平先生的文章──《“万县惨案”后的中英交涉》,该文根据重庆海关保存的......
“万县惨案”后的中英交涉彭平本文根据重庆海关保存的档案,介绍1926年为“万县惨案”而举行的中英交涉。一1926年8月29日,在长江上游,四川东部城......
20世纪初,所谓调解西藏地方与民国中央政府关系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分裂西藏脱离中国的拙劣行为。西姆拉会议尽管......
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华军事力量深陷长期战的广阔战场而逐步丧失战略主动权,日本与美英之间在远东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两国为弥补其国内劳力的不足,从中国招募了约14万名华工输送到欧洲战场(其中法招华工约4万名,英招华工......
缅甸为清帝国属邦,进入19世纪晚期开始出现宗藩问题。英国殖民主义的渗透、进攻,是其危机的外部因素;而清帝国面对工业化转型、新......
19世纪60年代晚期,随着香港转口贸易日趋繁荣,华商假道香港走私之风日渐猖獗,广东官府采取"封锁香港"遏制歪风。此举引发粤港双方......
厦门海后滩案缘于光绪四年海后滩章程中英文本含义的歧义,英方不顾厦门官民抗议,强行将其并入租界,最终引发旷日持久的抵制风潮。......
<正> 1898年6月9日,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取得了九龙半岛及附近230多个岛屿的租借权。在此后......
1912年初,浙江军政府颁布《浙江实行禁绝鸦片议决案》及相关禁烟政令,旨在"禁绝"全省烟毒,革除社会恶俗。在英国鸦片商的极力怂恿......
本文根据近代英国驻汕头领事馆档案资料,考察了英国在汕头的开港,设领及汕头新关的开设,潮汕人民的抗英活动,英国在潮州府城发展,潮州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