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藻相关论文
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是一类重要的赤潮甲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属下约一半为有毒种类。该属最早依据形态分类法建立,但由于随......
本文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对来自中国东海海域、南海大鹏湾、香港海域、台湾省海域等地的 10 株海洋亚历山大藻(Alexamdrium)进行......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贝类毒素。作为PSTs主要的产毒藻,亚历山大......
因臭氧衰减而导致的UV-B(280nm~320nm)的辐射增强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UV-B辐射增强不仅能够对海洋生物体构成伤害,而且还会对......
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是一类广泛分布的海洋甲藻,不仅能合成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引起海洋生物和人类中毒,还......
全文分为二部分: 一、重组藻红蛋白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藻红蛋白是红藻中重要的捕光色素蛋白,对藻体正常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近......
赤潮是严重的海洋灾害,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旅游业,威胁海洋食品安全。高光谱遥感赤潮监测具有大面积......
赤潮可严重危害海洋资源 ,对海洋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虽然国内外学者花费 40余年时间 ,先后提出几十种治理赤潮方法 ,几千种除......
于2000-2001年采集了中国沿海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
目的研究红树林细菌中抑制赤潮藻生长的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对广西红树林细菌Flavobacteriumsp.产的一种红色抑藻活性物......
对 4个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 (A .catenella)休眠孢囊的分布及萌发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3种赤潮微藻的生......
分析了几株自南海及东海分离的亚历山大藻的rDNA部分序列信息,其中包括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的5'端D1-D2区序列,以及5.8S rDNA和ITS区序......
蒙脱石对藻类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CTAB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易被生物降解,因此本文采用CTAB对蒙脱石进行了有机改性,并利用改性蒙......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AT-6藻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藻株)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藻株)的PSP毒素含量和组成以及它们分别......
通过11株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的96h毒性实验发现,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anela(AC-1)和Alexand......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培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细胞,并选择代表性海产双壳贝类,以此研究麻痹性贝毒在双壳贝类体内累积......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AT-6藻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藻株)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藻株)的PSP毒素含量和组成以及它们分别对轮虫......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ESTs数据库中筛选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设计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对......
分析了2006—2007年冬季长江口海域(121°-127°E,30°-32.5°N)19个站位0-10cm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共检出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
于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设立6个监测站位,连续监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种群周年变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
通过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种群竞争关系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密度对亚历山大藻和......
用TFO采泥器于2001年8月采集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6个采样点8-18cm柱状沉积物样品,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在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垂直分......
采用PCR方法对三株亚历山大藻核糖体DNA大亚基部分序列和ITS区序列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ITS区测序及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三......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及其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N、P、Fe、Mn四种物质对亚历山大藻LC3生长的影响,比较无机营养盐及微量金属元素对亚历山大藻LC3增殖影响的大小......
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结果发现:八株产PSP毒素的亚历山大藻和两株不产PSP毒索的相关亚历山大藻......
用细胞同步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CI01株不同细胞周期细胞中毒素含量与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A.tamarenseC......
研究了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增长的特征及其对CO2加富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3种赤潮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
为了寻找新型有效的赤潮藻杀灭剂,对辣椒素、过碳酸钠、CuSO4、谷氨酸铜对亚历山大藻LC3的杀灭效果以及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铜杀藻......
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下,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增长的特征.结果表明:3种赤潮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为探索和建立免疫学结合荧光技术对赤潮生物的定性、定量检测,制备了3种粒径不同的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共......
对一种新的赤潮杀灭剂谷氨酸铜及促进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硫酸铜及谷氨酸铜对亚......
本文通过研究十一株亚历山大藻(包括三株不产 PSP 的藻株:A. tamarenseAT-6, Alexandrium sp1 和 Alexandrium sp2)对海湾扇贝受精卵......
本文研究了典型有毒赤潮藻——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
扩增2株分离自青岛胶州湾、从形态上初步确定为亚所山大藻属(Alexandrium sp.qd2,Alexandrium sp.qd3)的5.8S核糖体基因(5.8S rDNA),转录单......
膝沟藻毒素2&3(gonyautoxin 2&3,GTX2&3)是麻痹性贝类毒素(PSTs)中的一类氨基甲酸酯类毒素,具有毒性强、分布广、对生物体危害严重......
材料于1994年7月采自厦门及邻近地区对虾养殖池。塔玛亚历山大藻藻体细胞形态准圆形,长略大于宽。细胞长16~31μm,宽13~30μm。甲板排......
南极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Polar)是一株分离自南极海区的有毒亚历山大藻,曾在南极海区形成大规模赤潮,对海区的......
亚历山大藻属( Alexandrium)是一类重要的海洋赤潮甲藻,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亚洲等海域中,其中一半左右能够产生麻痹性神经贝毒......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害赤潮研究。其中,单细胞PCR方法是对难以室内培养的有害赤潮藻种进行遗传特征......
本论文调查了中国东南沿海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毒的含量和组成特征,及环境因子对三株亚历山大藻毒素含量和组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细......
海洋亚历山大藻属(Alexamdrium)是一类重要的海洋赤潮甲藻,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亚洲海域,其中一半左右能够产生麻痹性神经贝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