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种间杂交稻相关论文
为了明确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广亲和两系不育系9311S的40个中熟中粳稻及由其......
亚种间杂交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其干物质转化率低成为亚种间杂交稻获得高产的瓶颈。为了进一步......
对亚种间杂交稻“F1 3 1S/G3 7”进行了 2种施钾量和 3种施钾法试验 ,结果表明 :施钾能明显提高其产量 ,且施钾量越多增产幅度越大......
两优培九杂交水稻是江苏省农科院“863”课题组用培矮645与9311杂交育成的两系法亚种间高产优质杂交中稻组合,即“超级稻”,已获国家专利。1999年通......
对按p×q模式配组的36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进行了物质生产和分配相关性状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生产的杂种优势普遍存......
为探明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遗传差异的关系 ,以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为对照 ,选取遗传差距有异的亚种间杂交组合为供......
以具代表性的两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一些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亚杂组合强、弱势粒的灌浆特征为明显的异步......
亚种间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表现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 .强势粒和谷粒充实率好的组合 ,灌浆初期籽粒中蔗糖含量低 ,淀粉含量高 ,弱势......
[目的]研究外源生长素(IAA)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生理活性和结实率的影响。[方法]以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观察IAA对灌......
分析了籼粳杂种、中间型杂种、籼稻和粳稻4种类型水稻15个品种2年分期播种的观测结果,结合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温湿度等气象......
两优培九(原名65002)系江苏省农科院以邹江石研究员为带头人的水稻"863"课题组,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
以籽粒充实程度一好一差两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为材料,观察分析了两组合根系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程度的关系。结果如下;亚种间杂交......
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供试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的形态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
以亚种间杂交组合Ⅱ优2070恢复系2070、Ⅱ优419及恢复系中419为材料,分析测定了在不同生育期水稻的根系生长、伤流液量及根源细胞分......
综述了近10a来我国亚种间特别是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主要包括干物质生产、分配和运转,库源关系,结实特性等内在生理及......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普遍较差,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内源激素代谢有关.本文从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过程密切相关的同化物供应能力......
亚种问杂交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其干物质转化率低成为亚种问杂交稻获得高产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探......
以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外源生长素(IAA)对亚种间杂交稻生育后期剑叶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
本实验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材料。籽粒充实率(%)作为充实度的指标,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的原......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 ,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I......
春优84是利用早花时晚粳不育系春江16A 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 C84配组育成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潜力......
用粳籼糯多元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品种GC9具有下列特点:①早粳型,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大粒,经济性状较好;②对粳型测验种和个别籼......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108为材料,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灌浆期剑叶光合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三元二次肥料效应......
【目的】旨在明确稻麦两熟制地区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不同冠层叶形组合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方法】2011—2012......
2003-200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相比,三系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粳稻甬优6号的超高产与其生育期间......
杂交稻尤其是亚种间杂交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但由于结实率偏低,因而产量潜力常不能发挥,成为亚种间杂交稻优势利用的主要......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一些亚种间杂交组合,虽有穗大粒多、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强的优势,却往往存在籽粒充实度较低或年度间结实不稳定的......
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虽有穗大粒多、生长势强的优势,但籽粒充实度较低的问题比较普遍,成为当今亚种间杂交稻选育研究和应用推广的主要......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型分类、光......
本试验以亚种间杂交稻协优93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分蘖最上一片完全展开叶激素水平随水稻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并跟踪不同时期出......
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09年培育出具有超亲和性和特异遗传效应的光温敏核不育系SGW286S。2011年培育成功偏籼和偏粳型籼粳......
建立了一种快速、提取率高的从植物中提取内源激素的样品处理方法 ,并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种间杂交稻的 4种内源激素 :赤霉......
<正> 1水稻的产量潜力1.1 吉田昌-估算 15.9t/hm2(热带),18 t/hm2(温带)。1.2 2.5%光能利用率 早稻15 t/hm2,晚稻17 t/hm2,中稻22-2......
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杂交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两系法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可以......
本文以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Ⅱ优2070及恢复系2070、Ⅱ优419及恢复系中419为材料,应用HPLC和ELISA法测定灌浆期间根系伤流液中根源细......
以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对籽粒灌浆期间的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并结合外源激素对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