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名医相关论文
步玉如老中医师承京城名医孔伯华,从医50余年,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笔者跟师3年,现将老师学术特点及临床......
祝谌予(1914~1999年)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京城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曾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行医60年,擅......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有一天雨后放晴,京城名医王怀隐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
金书田(1884—1971),字耆康,满族,为清皇族爱新觉罗后裔。其幼年家道中落,故深研岐黄,施诊济世。1928年任北平国医馆医学股主任,1930年任北......
1生平简历杨浩如(1881—1940年),名德九,字浩如,男,江苏淮阴县孔庙巷人,享年59岁。杨浩如出身中医世家,杨家祖训:“不知医者,不为杨家子弟”......
“道”,《说文解字》释为“人所行”,引申为“道理”;现在字典、词汇、辞海等书,综合古今资料,将“道”的含义解释达13种之多.这里主要是......
本文较全面的记述了先父赵炳南在85年人生旅途中的苦难童年、艰辛少年、奋斗中年及辉煌晚年的历程。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先父赵炳南一......
关月波(1873-1940年),清末民初北京著名中医学家.青年时期,精通儒学,办学任教;并自学中医,卓然成材.时值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烈性......
1 生平简历刘道信,字义臣,山东省邹平县人.生于1872年,卒于1968年,享年96岁.[1]邹平刘氏世传正骨流派起源于家族先祖,传至刘道信已......
我初窥医径之时,有幸投师于赵炳南先生(1899—1984)门下,深得恩师教诲,受益终生。今逢恩师110周年诞辰,爰书此文,以示怀念。......
孔伯华(1885—1955年),名繁棣,山东省曲阜县人。少时随祖父宦游,秉承家学,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就定下“不求科考举子业、专攻医学志在济......
施今墨,1881年生于贵州,原名施毓黔,祖籍浙江萧山.13岁跟随舅舅学习中医,20岁开始独立行医.1906年,在京师法政学堂读书时接受革命......
王仆诚(1877-1961),原名联福。早年在药店学习医药。1903年起开业行医,擅治小儿疾病,驰誉成都,人称之为“王小儿”。1953年,四川省行署授......
冉雪峰(1879-1963年),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享有“南冉北张”之誉。其出生于医药世家,17岁始开诊行医。一生任职颇多,1919年与同道组......
谢海洲(1921年3月3日-2005年11月15日),字鸿波,男,汉族,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河北秦皇岛人,出身于中医世家。1940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转入北......
梁保和(1876—1960年)字荷订,北京市人。生长在医学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又拜名医王梦九为师,24岁时即悬壶行医,并创办私立“育正国民学校......
曹锡珍(1898—1978),字聘忱,河北昌黎县人,著名中医按摩推拿专家,中国近代名医之一。1934年应施今墨先生之请任北平华北国医学院董事及按......
<正> 恩师赵锡武(190~1980),原名钟录,祖籍河南省夏邑县,中医内科专家。赵师出生于1902年10月,自幼酷爱中医,曾跟随大医院名老学医,......
<正> 北京有四大名医,他们是:萧龙友、汪逢春、孔伯华、施令墨。他们虽然都已故去。但他们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至今仍为世人称......
<正>在纪念赵炳南老师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过去随赵老师学习的岁月,一直难以忘怀。赵老作为一代名医,不仅其学术思想应载入中......
<正> 一、生平简介祖父张汉卿,字菊人(1883~1960)。自1910年从祖籍淮安来北平后,直到病故。在京城行医近五十年之久,以内、妇、儿科......
<正>"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这是被誉为"京城名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裴永清的真实写照。他的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
<正>《北京中医药》杂志设有专题研究、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京城名医、学验传承、学术探讨、临证纵横、方药经纬、燕京......
广泛收集近现代北京地区名中医的医德资料,归纳总结出这些名医在对待病患、行医方面的高尚医德表现,并从儒道思想及古代医德的影响......
<正>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发展中医养生文化旅游是北京旅游业......
肖承悰教授在长达近50年的从医生涯中,本着"继承传统不泥古,开拓创新不离源"的精神,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于诸多妇科难治病或疑难杂......
施今墨(1881-1969年),字奖生,浙江萧山人。幼学中医,青年时投身国民革命。1930年同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1......
黄竹斋(1886-1960年),字吉人,晚号中南山人,又号诚中子。幼时刻苦自学,苦读经史、数理知识,尤喜中医,对中医学术矢志钻研,尊崇仲景......
清末重臣恽毓鼎在他的《澄斋日记》中,记载了他在1914年10月15日(阴历9月28日)补录的《立冬日以行医赴天津》的七律一首,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