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派相关论文
东干人信仰伊斯兰教.对东干人而言,伊斯兰教已超出单纯信仰的范畴,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渗入到东干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对......
在西北地区回族研究界中,冯增烈(已故)、马通、杨怀中三位先生是当代回族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并以各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风格成......
民族宗教知识之窗──伊斯兰教派门宦(二) 四大门宦门宦,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苏非派传入中国后,在甘、宁、青地区回族中形成的以世......
<正> 对刘介廉先生宗教译著的评介明末清初,我国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马注、马复初(德新)等先生,以平生之精力,致学于伊斯兰教义之......
<正>刘智(约1664—1730年),清代著名回族伊斯兰思想家,与王岱舆、马注、马德新等齐名,被尊称为中国伊斯兰的"四大汉文译著家"或"四......
对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甘肃循化地区(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生的苏四十三事件,史学界争论较多,看法分歧。有的认为:“是......
<正>关于教派和教派问题,中外的一些学人志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对许多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而现实中为数不少的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正>1.引言近年来,随着语料库研究手段在各类人文社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上侧重于直觉内省和理论思辨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开始走向......
马通研究员与伊斯兰教研究马通(阿布·尤素甫·马通)研究员,回族,1929年9月生,甘肃张川人。1949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从事民族宗教......
<正>元代,大批伊斯兰教众(穆斯林)从中亚、西亚来到中国,连同唐宋时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共同组成我国回族的先民。伊斯兰教创立......
<正> 关川道堂地处甘肃省定西县关川河流域的关川马家堡,该地清属安定县,今属会宁县。 关川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道统的发祥......
黑山派、白山派是明清时期西域伊斯兰教派和卓家族中的两个对立派别,在西北地区历史上有着很大影响。本文综合使用汉文文献及波斯文......
本文从自然、文化交流、族源、历史、教派、政治、共同创造文化等 7个要素分析了回族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 ,并依据这些因素按照地理......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 17世纪 70年代西域和卓家族的重要人物阿帕克和卓因失势而被迫离开天山南路的流亡路线。认为其可......
<正>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中国伊斯兰教中特有的门宦制度,也约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
本论文是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对农村社会的个案研究,通过对迁居青海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移民所组成的社区的研究,剖析他们的经济生活......
<正>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632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从麦地那进入麦加履行了伊斯兰教史上第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
从1954年中师毕业后业余时间开始调查搜集回族历史文化资料算起,到今年为止,杨怀中先生涉足回族、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已经整......
<正>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派别,清光绪年间创建于今天的甘肃省临潭县旧城。其创始人马启西自幼研读伊斯兰教经典......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存在差异和矛盾,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什叶派的教派意识得到强化。总体而言......
作为近代伊斯兰教复兴思潮和运动的先驱,瓦哈比派思想在伊斯兰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而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瓦哈比主义更是成为国家实......
<正>瓦哈比派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如何与现代性相适应,还需要解决如何与其他伊斯兰教派和文化共存的问题。这不仅与瓦哈比派和沙特......
<正> 西道堂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的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其成员以回族为主体,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和皈信了伊斯兰教的一......
<正> 在伊斯兰教1400多年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宗教派别,有的是由于政见和宗教信仰的分歧而产生的政治派别,有的是由于学......
宗教科学是新近兴起的独立的学科。它致力于分析不同宗教的共同要素并试图找到它们演化的规律,尤其是发现并界定它的起源和初始形式......
<正>青海伊斯兰教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纵向比较,有突破性之进展;横向比较,在全国学术界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