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旋毛虫相关论文
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可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其宿主范围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因伪旋毛虫独特的无包囊结构导致其与旋毛......
目的 获取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肌幼虫时期抗原性基因.方法 利用λZAP载体构建伪旋毛虫肌幼虫cDNA表达文库;以感......
目前,国际上已将旋毛虫属分为8个种,即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乡土旋毛虫(T.native,T2)、布氏旋毛虫(T.britovi,T3)、伪旋毛......
该文对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中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0和45000~50000抗原的分子结构、定位、特性及功能等进行了综述。
In this paper, ......
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是可以感染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的人兽共患寄生线虫。人类通常感染伪旋毛虫是因为食用生的或未煮......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属(Trichinella spp.)线虫引起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据目前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0......
为了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肉汁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将2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每只分别感染......
旋毛形线虫是英国学者Peacock1828年首次于伦敦人体中发现。Owen1835年,Rialiet1895年定名:Trichinelaspiralis,简称旋毛虫。后来证实由此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