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介词相关论文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两个”具有类型学意义,它的用法说明体词也是汉语方言介词、连词的一个来源。通津铺话中“两个”既可以表示数......
"找"字在历史上和现当代一般都是做动词用,以实词义出现居多,但在历时的演变过程中,"找"字表动作行为的能力一直都存在减弱的情况,从而......
本文通过对汉语历史上出现时代较早的并列连词"及"的历时语法化来源的考察,探讨现代汉语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纠葛产生的历史原因,认......
本文介绍了“ 及” 的相关功能和意义, 考察了“ 及” 的语法化过程, 理清了“ 及” 语法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着眼于其语法化至介词......
王梵志与寒山、拾得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三人诗中有许多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特征。本文考察了三人诗中的介词"将",以王梵志诗、寒......
with存在着“介词>从属连词”这样一个语法化趋向。导致英语伴随介词没有演变成并列连词的主要因素是语义滞留原则,导致汉语伴随介......
吴福祥(2003)分析汉语方言的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的同形现象,构拟出[介词>连词]的语法化路径,更指出汉语的S[PO]VO语序是触发语法化......
(一)通过对汉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发现在汉语中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一个语法化链。(二)从汉语观察到的"......
比较句的内部结构看似简单,但各成分间的组构关系直接影响对比较句生成过程的分析。本文在指出以往研究对比较句成分分析所存问题......
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办的首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1年 10月 15 - 17日在南开大学召......
从表处置、表工具、表伴随三个方面阐述介词“将”的产生,分析其产生的动因,描述“将”由动词向介词发展的过程,希望对介词“将”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