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本位政策相关论文
作为初唐四杰之重要一员,卢照邻对初唐文学的建设和发展是有着重要贡献的,对他的研究近些年来不断深入发展,成果显著。但另一方面也存......
陈寅恪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他通晓蒙、藏、满、日、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英、法、德等十多种文字,尤精于......
<正>隋唐以前,中国社会崇尚门阀。原因是魏晋以后,国家推行门阀制度,朝廷注重在豪门世族中选用官员,豪门世族(士族)与皇族一起执掌......
陈寅恪治“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的两部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充分反映出他的中国中古史分期的史......
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不仅对有唐一世的政治做了精辟的论述,还表现出了历史研究的考据方法、种族文化观以及外族......
西魏大将贺拔胜提出的"内先协和,顺时而动",是理解关中本位政策的钥匙。宇文泰执政时期,其政策基本是按照这八字方针实施的。"顺时......
迫于现实军事与政治的压力,西魏国家长期奉行"关中本位政策"。该政策将关中地域视作政权统治的根本,更将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融冶为......
<正>陈寅恪为民国时期名贯中西之史学大家,兼具文学诗词之高才,后世论其著作者多多,常以意识形态之角度,或批评、或赞誉,更有后世......
<正> 中晚唐的防秋制度,即安史之乱后至宣宗大中年间唐为了防遏吐蕃而在长安西北建立的军事屯防制度,是唐史的重大问题之一。然而,......
<正> 唐高宗自贞观二十三年(549)六月即位,至弘道元年(683)底病卒,在位34年,七次巡幸东都洛阳,居其地达11年之久。高宗为什么频繁......
<正> “维州之议”是唐文宗时牛李党争的重要內容,其过程如《资治通鉴》载: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
陈寅恪在40年代初提出“关中本位政策”,并明确认为这一政策在武则天之前仍保持并推行着。经过对《周书》和《隋书》等传主籍贯的......
关中本位政策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所提出的学说。这一学说是用以阐释西魏、北周、唐三代政权的特点。关中本位政策这一学说,60多年来......
本文以关陇集团为研究对象,对关陇集团形成所需的历史条件,所经历的武川军人集团阶段,贺拔岳的历史作用,宇文泰在贺拔岳死后如何确......
<正>参与讨论者:博士生宋社洪、刘啸、李浩,硕士生汪海、王伟、潘泠、刘小明、陈琳琳、刘先维,彭文峰(博士后),李磊(青年教师)。牟......
陈寅恪先生1940年代提出的"关中本位政策"说,在西魏北周隋唐政治史研究方面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说认为,西魏实施"关中本位政策",......
“关中本位政策”是隋唐帝国形成的政策基础,主要包括军力基础、财力基础和文化基础。关陇集团创立者立足北魏政治遗产、关陇地域、......
皇位继承问题是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皇位继承人的确定更是皇位继承问题的重中之重。自秦汉以来皇帝制度始终处于政治体制格......
<正>2012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专著主要有:苏小华《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谨《魏晋南北朝......
黄永年先生192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之后便以教书为业,先后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并兼任全国......
迫于现实军事与政治的压力,西魏国家长期奉行“关中本位政策”,该政策将关中地域视作政权统治的根本,更将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