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素相关论文
临摹在书法学习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书法家的创作起到奠基的作用.本文试从唐代书法家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来阐述书法临......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乘兴挥毫,为诗集作序,写下了被米芾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神龙本”前后原有唐中宗......
自东晋以降,“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追捧,可谓从者如云。梁武帝萧衍在《评书》中形容“书圣”操翰,“字势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书法史。个人的书法史是以精神来贯穿的,因此精神生活之始,可以从临摹言说。通常人们只把临摹当成指腕上形成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王羲之(公元321年—公元379年),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曾随叔父王廙和卫夫人学书画,深受东汉......
<正>一、王羲之与兰亭修禊王羲之(303~361年)。《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
提起大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书法界一点儿也不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就读到了他的书法入门专著《书法艺术答问》;[1]90年代又......
【正】《安素轩石刻》是清代嘉、道年问淮南商总兼两淮盐运使、鉴藏家鲍漱芳(字席芬)汇集晋唐以来直至明代诸家法书,请扬州名匠党......
<正> 作为王羲之的书法流传下来的有唐宋以来的临摹本、收藏在淳化阁帖以后法帖中的刻本以及定武刻石等大约数百种《兰亭序》此外......
《兰亭序》为王羲之传世最有名行书作品,世称天下第一行书。书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为其与谢安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阴兰亭“......
《兰亭序》问世以后,以其精妙的笔法、传奇的色彩以及所承载的丰厚的书法文化,形成了书法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兰亭学。在其存世......
<正>曲水流觞的起源——修禊曲水流觞是由古代三月上巳举行的一种"修禊"活动演变而来。"修禊"也称"禊祓",原是一种临水洗涤,禳灾祈......
<正>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清明之际,在会稽郡山阴县(浙江绍兴)西南的二十七里处有兰渚,渚有亭,曰“兰亭”。时王羲之与陈郡谢安......
<正>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北宋中后期杰出的书法家、画家、翰林院书学博士(后又兼画学)、书画收藏与鉴定家。他不仅有大量书法作......
2010年11月20日,是一个诡异的日子。在某知名拍卖公司拍卖会上,一幅品质不高的王羲之书法古代摹本,竟然破天荒地拍出了3.08亿的市......
<正>2013年3月25日,一则新闻迅速传开,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新闻焦点直指故宫博物院,说故宫收藏的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是明代赝......
<正>冯其庸是享誉当代的红学家、国学大家,以其学者与文人风范而独立于当代文化界。已出版的《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脂砚斋重评......
《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氆禊帖》等,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真迹殉葬昭......
<正>王羲之(321-375),字逸少,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史称"王右军"。其传世之作《兰亭序》堪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于晋穆帝永和九年(......
<正> 《兰亭序》简称《兰亭》,还有其他许多异名别称,例如《兰亭集序》、《临河叙》、《兰亭诗序》、《兰亭帖》、《禊序》、《禊......
本文以“纠错笔法”是否存在为主题,通过还原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王羲之书写《兰亭序》过程中的纠错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纠......
<正> 拓印,也称捶拓,传拓,是用纸和墨将碑刻、铜器、砖瓦、货币等器物上的文字,花纹印制下来的一项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拓......
第二节:行草书单字形体的视觉完形性点画形体的完整意味着一种秩序,行草书的点画造型亦须在秩序中展开。图一是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读江锦世、王江两位先生合撰的《新出土唐〈冯承素墓志〉考释》一文~([1]),知《冯承素墓志》于二○○九年夏在陕西长安出土,欣甚。......
历代史料文献对冯承素及其家族的记载较少,而冯承素之父《冯师英墓志》的出土,为研究冯承素及冯氏家族提供了可能。《冯师英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