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绿球藻相关论文
南极考察航线跨越全球多个大洋,对认识超微型浮游生物在全球尺度分布及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对......
原绿球藻是目前已知的数量最多、细胞体积最小的产氧光合微生物,可以占到寡营养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光合生物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藻去除污水中NH4+-N的效果,以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为藻种,采用褐藻胶包埋技术,进行了不同藻球密度(0、100......
海洋微型蓝细菌(picocyanobacteria)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牛产者之一。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是海洋微型......
地球上细胞最小、丰度最大的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原绿球藻( Prochlorococcus )发现于热带大洋,并被证实可在某些近海甚至近岸水域......
<正> 英国 Nature 和美国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网络版于2003年8月13日同时刊发了由美国、法......
自1979年聚球藻(Synechococcus)被发现以来,对以前为人们知之甚少的微微型(粒径〈2μm)、超微型(粒径〈5μm)浮游植物的研究逐渐形成并日......
以COA为基础培养基,进行了光照、温度、盐度等理化因子对原绿球藻生长和色素含量影响的单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绿球藻适宜生......
2014年5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近20年来,分子系统学技术在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遗传多样性领域的应用,使该领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限制而得到迅速发展,同......
1999年夏季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了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photosynthetic picoplankton)的观测研究,发现了聚球藻(Synechncoccus,Sy......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调查了我国东海、南海和胶州湾的几类超微型浮游生物,包括聚球藻(Synechococcus),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超微型......
原绿球藻是一种极特殊的海洋超微型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其细胞极小、色素组成独特、分类和进化地位颇具争议、极具挑战性.它在大......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藻去除污水中NH4+-N的效果,以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为藻种,采用褐藻胶包埋技术,进行了不同藻球密度(0、100......
利用流式细胞仪BD Accuri C6对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植物进行了现场的观测研究,发现了3类超微型光合自养浮游植物,聚球藻(......
本文主要内容为流式细胞计在中国东、黄海对超微型浮游植物的检测结果报导,所做工作包括:2000年秋季及2001年春季的两个航次、2001年......
地球上细胞最小、丰度最大的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原绿球藻 (Prochlorococcus)发现于热带大洋 ,并被证实可在某些近海甚至近岸水域......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N、P、Fe对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不同形态N、P、Fe及最佳形态N、......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定义,对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原绿球藻、异养细菌和病毒在水体中的分布概况做了简要归......
为探究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marinus)的应用,采用生化分析测定了其营养组分,并进行了投喂蒙古裸腹溞和褶皱臂尾轮虫饵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