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相关论文
印度支那地处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是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因其富藏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突出具有重要的地缘经......
蒋介石亲日外交思想的基础源于他实现一党专治、个人独裁的政略,而这恰与日本的政策有着一致性,同时,也不能排除他个人与日本的私......
“多米诺骨牌”理论是冷战时期美国遏制理论的一次具体运用,是艾森豪威尔在阐述印度支那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时提出来的.它的产生有......
冯玉祥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的原因,一是军事第一的军阀思想根深蒂固;二是否认中国存在阶级斗争;三是共同对付张作霖的需要;四是蒋介......
【正】 对夏斗寅叛乱一事,各种史著记载甚简。对其发生时日,众说不一。论述时,亦每以孤立事件目之。笔者特依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
一从总体上看,由特定历史因素所催生的强势文艺政策,一直在主导着整个1950年代台湾的文学场域,巩固反共意识与强化国族意象的风气......
张继是国民党的重要人物,矛盾与多变构成其政治生涯的主要特色。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曾积极倡导国共合作,成为国共合作的牵线人,但很......
二战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旨在遏制苏联的'先欧后亚'大战略.美国的国内政治状况并不利于它的实施.杜鲁门政府起初是从遏制苏......
【正】 1926年11月,在法国养病的汪精卫接到国民党中央和省市党部联席会议促其回国复职的电报,立即回国,于4月2日到达上海。其时,......
苏联一直是美国对新中国冷战政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反苏、反共、反华作为该政策的三个主要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其地位、作用及......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给予中国抗战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又扶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削弱......
学界一般认为,苏雪林对鲁迅由生前崇仰到死后攻击,态度前后判若两人.但从新发现的其在武汉大学的《新文学研究》课程讲义(1934)等文......
<正> 最近,伊拉克共和国迅速扑灭了摩苏尔叛乱,这是伊拉克人民捍衛新生的共和国和維护民族独立所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正朝鲜战争中,美军战俘与志愿军战俘的人数分别为3000余人和2.2万人。当个体遭遇战争,自身的命运已然无法把握,只有随波逐流。在被......
【正】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共同进行并取得胜利的。国民党在抗战中对共产党采取的既联共又反共的两面政策,在当时既......
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始动机,马烈先生认为是为了溶共,对此笔者持有疑义,特提出来同马烈先生商榷,同时就史学界所淡视的另一个动因--......
台湾前期戏剧不能简单地描述为充斥着"反共抗俄"戏剧的困顿时期,大陆迁台剧作家作为台湾前期戏剧的骨干力量,其戏剧创作经历了从"......
冷战后,意识形态的竞争似乎不复存在。然而,美国社会存在的“美国例外论”以及相关的民族优越感、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历......
参加汪伪组织叶蓬暗杀张群未遂之后,评论纷纷,闹得满城风雨。今后出路问题,在军事方面有陈诚为难,政治方面有张群作梗。两面夹攻,......
本文以受害方的证词为主线,结合其他旁证史料,证实所谓"李之龙矫令派舰"和"中山舰深夜异动"纯属诬陷性谎言,揭露了阴谋集团头领和......
1941年2月10日,蒋介石调集汤恩伯9个师10万余人的兵力,从新黄河(即黄泛区)西岸,大举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猛烈进攻。新四军第4师......
【正】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蒋介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蒋的内战、独裁政策,引起各民主人土的不满。1946年3月12日,蔡廷谐......
蒋介石、傅斯年在抗战时期累积的良好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加深。蒋、傅在"一二·一"惨案善后中有密切互动,但他们在处置方式......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政坛中,国会与选民的联系最为直接,也最能反映不同派别、群体及社会舆论的风向变动。而作为美国历史上少数几个以......
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是建立在坚决防共、反共的前提上。在东南亚不仅要防止印尼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且还要成为防共、反共......
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盟友转变为冷战对手。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使得美国国内产生了对共产主义的恐慌。19......
战后50年代美国思想学术界“共识”的形成,与美国举国冷战体制的建立这一体制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其中,反共产主义的宣传和政策促......
期刊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1937年至1945年8年抗战期间,他组织了全民族的抗战,粉粹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心态总是游移不定,时而反共,时而抗日,反共时有抗日之举,抗日时有反共之行。剖析其心态,主要表现在阶级......
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遏制共产主义。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为防止苏联凭借地理优势占据整个朝鲜半岛,积极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