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育株相关论文
品种来源:TK88-2是太谷县小麦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聚合杂交,从后代F1中选出的优良可育株经连续系选而成。母本为太谷核不育小麦......
用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不同器官的P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育株与......
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
用花时指示性状作父本,隐性核不育系1601A(圆叶)作母本.父母本行比为1 :10,在花期不拔除可育株让其父本和母本中可育株花粉对其不......
用蜀杂一号F2群体分离的不育株与R-8杂交、自交、连续5代兄妹交(不育株/可育株),转育成新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SAB-3.在不匀苗的条......
以航天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株的杂交F2及姊妹交后代群体为材料,对育性分离群体中两种育性植株的株高及生长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
60Co γ射线辐射水稻恢复系获得4个隐性单基因不等位雄性不育突变体.用雄性不育突变株/可育株杂合体植株作父本,与15个种质的同核......
对3个粳型不育系中可育株的来源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可育株分别来自保持系及其他品种串粉而成的杂交一代或同质恢等;并分析了其形......
首次用RAPD技术分析了滇寻1号A与其大田中自然产生的可育株的差异.在所用的33个随机引物中,引物OPA-13在不育系和可育株间可扩增出......
通过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设置3个移栽密度、可育株拔除设置2个不同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母本种植密度有......
陇春30号(原代号陇春3031)是2002年以矮败小麦轮选群体为技术平台,聚合永1265、4035、墨引504、3002、陇春23、L418-2、m210、CORYDO......
应用单显性核不育材料遗传特性,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杂交、自然授粉及诱变处理,创建一个逐年更新的拥有各种变异类型的种质群体,即可......
通过可育株在杂交粳稻种子中不同混杂比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育株混杂量的多少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