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起搏相关论文
第一部分 探究影响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升级术后预后的因素——回顾性研究研究背景及目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例如......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比较右室心尖起搏和非心尖起搏对心脏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4年因心动......
患者男性,64岁,1年前因持续性心房颤动伴 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右室心尖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1年胸闷 、气短症状逐渐加重,......
目的:使用多普勒超声和心肌应变率成像技术(strain rate imaging,SRI)评价快速右室起搏犬心脏整体、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为......
左束支起搏(LBBP)弥补了以往起搏方式在导线阈值、植入难度及患者获益等方面的缺陷,是具有创新性的起搏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动物实验证实[1,2]心室起搏可导致局部心肌灌注缺损和起搏部位血流减少及氧耗量降低.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人类长期右室起搏对心肌灌注......
患者男、75岁,胸痛3天加重半天入院。患者因病窦综合征安装了DDD起搏器4年,起搏器感知与起搏功能正常。入院后即刻查心电图如图1所......
目的:探讨右室起搏QRS波时限(pQRS)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67例右室起搏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起......
QRS波可能与起搏器植入患者的预后有关,QRS波时限越长,左、右室电激动顺序和收缩的同步性越差,提示左室收缩功能越差.QRS波时限、......
目的:观察起搏前后心电图参比点电位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同步记录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右室起搏与非起搏时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2......
42例行单纯右室起搏,根据术前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为≤2级和≥3级两组.结果:21例心功能≤2级患者术前......
33例急诊心脏猝死患者和临终患者33例,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法进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电极导管,对穿刺点至右室电极导管距离进......
头胸导联将参比电极放在人或动物的右侧额部.与常规导联的参比电极的部位及电势有明显的差别.本研究对新西兰大白兔右室起搏时头胸......
传统右室起搏为翼状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起搏相比,电极容易到达,方便固定。近年来,随着严重心力衰竭及心脏明显扩大,......
患者男性,78岁。反复胸闷,乏力9年。患者于入院前9年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胸闷,心慌,无明显胸痛,无黑朦,未曾晕厥,无恶心呕吐,......
患者男性,49岁,上海人.1999年3月26日因活动后胸闷气急加重伴一过性肢体无力入院.患者7岁时发现有心脏杂音.43岁(1993年)时出现乏......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右室起搏心电图图形变异与起搏器有关参数及体表心电图QRS时间的关系.方法对65例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
目的观察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间隔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方式对心脏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
例1男,73岁,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扩张”,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肺转流(CPB)下升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升主动脉环缩......
目的通过观察起搏QRS波时限来预测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对87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
<正>患者女性,46岁,因"突发晕厥9个月,活动后气短伴下肢水肿8个月"于2017年7月6日入院。2016年9月29日患者在乘坐公交车时突发意识......
目的:用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对比观察新西兰兔正常、右室起搏、心肌坏死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总结变化规律。探讨其形成的机理。......
目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pQRSd)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因Ⅲ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根据起搏QRS波......
目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因Ⅲ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根据起搏QRS波时限分为A组......
自1958年世界上第一例心脏起搏器置入人体内成功[1],正式揭开了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的序幕,逐渐经历了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