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部位相关论文
目的探讨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植入CRT起搏......
因生理性起搏的需要以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理想起搏部位等优点,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许多临床工作者对于......
2003年12月6日,初冬的上海,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起搏领域的专家学者。由美敦力(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美敦力全国起搏专......
目的 采用单一的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和评价直接希氏束起搏诱导的心室激动顺序、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胃窦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波(MMC)变化,并分析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20名健康对照者及17例IBS患......
目的:探讨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对心肌重构、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
目的:
探讨左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患者术后短期(1周及6个月)疗效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02......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
目的探讨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化(CRT)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导管室成功行CRT-P/D手术患......
动物实验证实[1,2]心室起搏可导致局部心肌灌注缺损和起搏部位血流减少及氧耗量降低.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人类长期右室起搏对心肌灌注......
心脏起搏方式大致可分为生理性起搏和非生理性起搏.不同的心脏起搏方式有不同的临床效果,但对于特定的起搏方式,临床效果则与起搏......
目的探究起搏器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缓慢性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首次植入永......
生理性起搏[1]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矫正患者心率的同时通过起搏器不同的类型、起搏方式、电极的位置、各种间期的调节等方法的应......
目的个性化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预防心功能异常.方法 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
永久性心脏起搏已成为症状性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于最大程度恢复心脏正常激动和传导顺序的原则,生理......
左室电极导线的起搏部位是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是左室最延迟的机械......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 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摘 要] 目的:研究单腔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2月我院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缓慢性......
目的:探讨起搏部位及起搏模式对手术后继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收治行起搏器手术治疗后患者8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排除房......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疾病患者适宜的起搏部位。方法7例(冠心病3例、高血压4例)置入翼状电极至右室心尖部后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重......
目的:探究右室间隔部(RVS)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不全导......
通过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房室同步和心室激动顺序对人体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及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心输出量(CO)的关系.15例射......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右室心尖部(RVA)及间隔部(RVS)起搏对室壁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RVA起搏(RVA组)及20例RVS起搏(R......
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均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因素,在起搏方式一定时,起搏部位通过对心室激动顺序的不同对心功能有不同的影......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需要临时起搏治疗[1-4],常规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本院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
人工心脏起搏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目的已不仅是为了维持患者的基本心率,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
目的研究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求最有利的永久性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 54例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
目的研究单腔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根据2009年1月~2012年2月我院的286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心律失......
自1958年第一例埋藏式起搏器问世以来,人工心脏起搏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起搏器植入技术已成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手段。心......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2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
目的 分析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2 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起搏模式及起搏......
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 zat ion therapy,CRT-D)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同,成功植入左心......
目的分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间隔(RVOTs)两种不同起搏部位对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201......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QRS波时限指导找到理想的右室间隔起搏部位。方法选取40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患者,将标准大头导管分别置于同一患......
对56例床边安置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临时起搏器的患者予以术后监护,包括识别临时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定量评价右室心尖部(RVA)及间隔部(RVS)起搏对左室收缩与舒张机械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房室传导阻......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目的研究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为患者选取最佳起搏部位提供临床支持。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因持续性III度......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技术,分析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即刻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建立犬右室心尖部(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