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干预相关论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即将日本的侵略行为诉诸国联,希望借助国联的力量约束日本,解决九一八事变。经过三次会议,国联最终决议......
Do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ve a legal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n analysis of the norms r
“保护的责任”原则(简称R2P)学说是在2001年由国际干预和国家主权委员会正式提出的。围绕“保护的责任”原则(简称R2P)的基础含义是......
"9·11"事件以后,美国更加积极地军事干预国际事务.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传统的外交、军事手段难以适应其战略要求.在联合国以及......
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家主权的起源与内涵,并分别从全球化、一体化和国际干预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家主权受冲击的状况。......
“大场情况变化后,闸北阵地侧翼完全暴露,必须调整态势。但国际联盟十一月初耍在目内瓦(实际为九国条约成员国在布鲁塞尔)开会,会中接受......
冷战后,国际人权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而深刻的议题,人权争议变得更加激烈,联合国人权保护作用和国际人权干预能力遭到质疑.联合国......
人权国际保护机制的建立直接关系着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解决矛盾,避免当前人权国际保护对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现实框架产......
国际干预是观察巴基斯坦俾路支分离主义发展轨迹的重要视角。巴基斯坦建国前,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对于俾路支分离主义的兴起产生了深......
2017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恰值香港政坛又迎来新的特首,在这个具有阶段性意义的节点上探析陆港走过的二十年风雨历程具有重要的时......
文章从战后国际干预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新干涉主义"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并指出"新干涉主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集中体现,是......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姜良芹教授在《从淞沪到南京:蒋介石政战略选择之失误及其转向》一文中指出:从淞沪抗战发展至南京保卫战......
[目的/意义]情报保障关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成败,然而情报保障却一直被联合国置于边缘地带,加之管理不完善、受外部影响突出等问题,维和......
自2012年开始,由中东动乱而引发的难民潮席卷欧洲,欧洲面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难民危机,其形式日益严重,欧洲社会面对难民......
近年来,分离冲突研究已成为政治学和民族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侧重分析分离冲突爆发的原因,对分离冲突的升级机制探讨......
传统主权观是一种绝对主权观,印认为主权对内对外具有至高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这一观点在17—18世纪已引起争论,到了20世纪,随着国......
国际干预的扩张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的“新干涉主义”和以“反恐”为......
多民族国家建设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建设,也包括国家认同建设和国家能力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建设是多民族国家和谐民族关......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自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后,索马里一直处于国家分裂、族群纷争、军阀混战的混乱状态,民族国家建构与发展出现严重倒退。索马里长期的无......
冷战后,国家崩溃和国家失败成为非洲政治的突出特征,冲突后国家重建成为非洲政治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外部干预则是其中极为重要因......
冷战结束以后,人们所期待的世界和平并没有到来,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不断。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合法、合理和有效的国际干预必不可......
自然性人权论者认为,人权是人之为人所固有的权利。他们坚持人权的永恒性,主张人权的正当性基础是人权概念的组成部分。而商谈性人......
国际干预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常见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干预的现实发展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新现象。因此,在梳理、......
<正>人类不是一概反对国际干预,而应反对不当的国际干预。建设性、提前性的非武装国际干预,既可能阻止被干预国犯更大的错误,从而......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介于宪章第六章规定的和平方法和第七章规定的强制方法之间的一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干预手段。冷战后,联......
本文在回顾联合国维和行动历史的基础上,归纳了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并以1992年至1995年的联合国索马里维和行动为案例,从......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即打着“人道主义”或“反恐自卫”的幌子进行武力干涉,严重违反了国......
民主化的国际因素理论强调从外部视角而非内部过程来认识民主转型的动力。通过对"阿拉伯之春"的观察发现,国际行为体在推动中东政......
国家主权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冷战后是国家主权发展变化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当前主权的发展有四个特点 :1 .主权的绝对性和......
<正> 冷战后,"干涉"、"人道主义干涉",常被"国际干预"取代。主张"国际干预"的理由或前提或条件,是被干涉地区或国家的人权状况,即......
2011年3月19日,法国依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970号决议和第1973号决议,为了保护利比亚的平民和在利比亚强制执行"禁飞区"计划,率......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一国对本国内部民族冲突等事务的治理往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避免使用武力的原则一直是世界秩序和国际法的核心内容。当前对利比亚的武力干预,是对避免使用武力原则的又一......
2003年爆发的苏丹达尔富尔危机,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其巨大的外溢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并由此引发......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安全的需要,国际社会中干预的现象迅速增多,并进而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国际权力结构的转变,原来在两级格局下的民族矛盾和种族纷争一再涌现,地区和国内冲突成为了主要的冲突形式,一......
国家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属性和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各国交往的主导原则。国家主权自其产生之后就不断遭到......
<正> 交通部、外交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海洋局: 国务院决定:加入《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和《1973年干预公海非油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