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人口承载力相关论文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此......
文章通过对人口、粮食、耕地等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和田地区土地潜力及承载能力.研究表明,和田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现......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上游平原过渡地带,在宏观地貌上由盆地丘陵逐渐经过低山、中山、高山,进而过渡到高原地带。复杂的地貌,......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与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泰安市的土地及人口发生了显著......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梳理按照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土地资源对人口的影响,有一致的结论也有......
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是对土地资源质量的评价,是寻求解决人地矛盾途径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选择生产潜力评价模型,运用地理......
以贵州省2000~2014年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为数据基础,采用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对贵州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
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相应指标,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河南......
进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对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区域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导致一定区......
论文在对我国人口发展以及农业、居民消费食物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农业生产视角对我国农地人口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并测算其环境容量......
甘肃省庄浪县梯田面积已占坡耕地面积的91.74%、占综合治理面积的41%。梯田在拦蓄径流泥沙的同时,改变了土壤水肥条件,提高了抗旱减......
在分析广州市1999—2015年土地利用率、经济和人口增长的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评估、预测了未来十年广州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河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粮食消费的速度远超过了粮食增产的速度。截至2016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十增,人均粮食拥有量......
金沙江下游正处于开发期,水电站的建设涉及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和乌东德四个电站。水电站的建设意味着大批移民安置工作的展开,......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公认的理论基础、研究程序和计算模型.本文系......
目前,湖南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为湖南省的重大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湖南省1978—2004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本文通过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理论阐释,提出土地上产生的任何一种物质对于人类需要的短缺或过量,而又无法替代或消除,都可以形成人......
以徐州贾汪区为研究对象 ,定量阐述了贾汪区的耕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 ,并对缓解该区人口 -耕地 -粮食的矛盾提出了......
随着人们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日益关注,国内外涌现出大量关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文章将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归纳为两......
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黔东南地区人地动态关系,笔者以2001~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模型系统GM(1,1)建立数学模型,以此对黔东南......
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应科学地预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体现出多个地理单元相互作用的边际效应,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地水土流失区。本文通过......
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找到农用地分等与粮食生产能力计算方法的结合点,从新的层次上解决土地和粮食产量的问题,并结合人口的......
承载功能作为土地的一个基本功能,对人类与居住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政策的制定还是经济的发......
从贵州人口、粮食生产现状 ,粮食生产的自然潜力 ,包括光、温潜力 ,现实生产潜力 ,最大土地生产力 ,人口动态预测 ,消费水平增长趋......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粮食、人口、耕地三者的协调发展,应用二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四川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探讨了四川可持续发展问......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预测分析解决了人口—土地—粮食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是......
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乐山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现状,利用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并结合以温饱型、小康型及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了该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