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形变带相关论文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 6条活动断裂 ,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西—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
利用遥感资料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候地貌事件的分析 ,对斜切北天山、长逾70 0km的博阿断裂 (博罗科努 -阿齐克库都克断裂 )......
公元1725年康定7~1/2级地震,至今其震中及发震构造尚未定论。通过历史地震记载资料以及发震地区地震与地震形变带的对比分析,认为......
本文根据最新的现场考察结果,详细地讨论了1932年昌马7(1/2)级地震形变带的基本特征和昌马断裂最新活动特点。昌马断裂是活动历史......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
本文根据多年野外考察资料,在论述1927年古浪大震形变带及发震断裂带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认为这次大震是塔......
喀喇昆仑断层位于我国新疆、西藏和阿富汗、克什米尔之间,是亚洲大陆中部一条巨型的右旋走滑断裂带,长约1000km,呈北西向展布,十分......
根据作者等人野外实地考察,1920年海原8(1/2)级大地震的地层断层全长225km,共由6条几何参数不同的次级断层呈有规律的斜列状组合而......
利用卫星影像资料解译,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象、地貌、时间的分析,对长逾300 km的北轮台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速率进行定量研......
通过对党河南山北缘断裂的野外地貌考察,发现东段保存了长约40km的古地震地表形变带,主要表现为纹沟和高漫滩断错,形成高约0.5m左......
1937年1月7日青海托索湖7.5级地震形变带长达300公里,总体走向北70°西,与库赛湖—玛曲断裂带展布完全吻合。该形变带由一系列陡坎......
本文通过西藏当雄—崩错一带1951—1952年间8级地震(包括前震和余震)形成的地震形变带的初步考察,对地震形变带通过不同岩性时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