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沟种植相关论文
摘要:对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崆峒区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以先玉148......
本文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区水资源贫乏、气候干旱冷凉、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田间小区......
在半干旱地区,受制于降水不足及施肥不合理,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提高受限。旱地集雨种植玉米的合理施肥显得更为重要。为探明垄......
【摘 要】 应用垄沟种植模式进行玉米种植,可以直接对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例如,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在玉米的植株高度、叶绿素......
在沙区旱作农田设计了4种种植油菜的垄沟种植试验,观测了其与传统平作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野外对比观测表明:在油菜生长季内,垄沟......
垄豆沟玉米增行间作栽培技术,就是采用垄台种大豆,垄沟种玉米的增行间种模式,打破垄沟只耕不种的栽培方式,将闲置的垄沟种植上高产作物......
为了探索解决山西高寒区气候冷凉、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干旱与早晚霜冻等对玉米生产的制约难题,在岢岚县西会乡店坪村与娄烦县米......
随着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为提高单产,挖掘增产潜力,笔者进行了全膜玉米种植密度试验,以期为全膜玉米推广应用总结......
分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进行了不同田间集雨措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起垄可使垄背土壤变得疏松,孔隙度增大,有利于土壤通气透水,增加土......
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2008年在民和县引进试点成功,该技术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种技术合为一体的新技术。具有集雨保墒,......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新技术。它集覆盖抑蒸、增温保墒、膜面集雨、垄沟种植等技术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
通过田间试验,设60、90 cm两种垄宽的垄沟种植模式,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一、旱作雨养农业区小麦膜侧沟播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垄沟种植有机结合的一项小麦抗旱增产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
甘肃省耕地中旱地约占73.5%,主要分布在黄河以东的68个县(市),降雨少,主要集中在6~8月份,而且大部分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易产生径流。由于......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栽培模式,冬小麦生长期......
地膜夏马铃薯、玉米“双吨双千”立体栽培技术是采用新型农机具,将作物布局、良种、套种、地膜覆盖、垄沟种植、测土配肥和病虫草害......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4年田间小麦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睇Ⅱ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
五台县从2001年开始引进膜侧大豆栽培技术,近年来在沟南、茹村、豆村等乡镇试验、示范和推广面积达到133公顷以上,在春旱加伏旱的严......
针对老芒麦种子产量低下问题,在北方农牧交错区进行了垄沟集雨种植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种植可以提高沟内老芒......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主要采用单垄全地膜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
通过垄沟集雨种植马铃薯试验,研究了不同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垄上覆盖塑料薄膜(CR)处理......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
【正】 黄河中下游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从事农耕活动的重要地区。古代,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林木繁茂,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具有发展......
一个地区的最佳土壤耕作法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根据国内外经验和耕作理论的发展,本文认为我国各地区的土壤耕作必须突......
为了研究垄沟种植对盐角草(Salicornia—EuropaeaL.)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垄沟种植与常规种植两种模式下,盐角草生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