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论文
201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玉溪、普洱、景洪等城镇为载体,......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有助于发挥六国人文相亲、经济互补的合作优势,为缩小东盟内部发展差距、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地区一体化进程做......
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自1992年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对促进次区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国-东盟自......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是广西作为正式成员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博览会对广西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具有制度......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云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从不同层面积极参与各种对内对外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中包括对外的大湄公河次......
一、“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虚拟水”是伦敦亚非学院学者托尼.阿兰(Tony Alla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其定义为在生产产品......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地缘优势、生态环境与旅游客源市场优势以及政策与发展现状优势无疑都为广西在大湄公河次区域......
引言语言文字是民族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信息符号系统,民族的社会文化无不反映在这个系统中.......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由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参加,旨在改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扩大贸易与投资。本文以中国云南省与该次区域的其他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合作机制等不同层次的合作机制的建立把广西带入了全面发展......
在不久前举行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同志提出了以“M型战略构建中国-东盟-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
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尚有较大难度和差距.云南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缩小差距的最佳途径,是加快......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地缘优势、生态环境与旅游客源市场优势以及政策与发展现状优势无疑都为广西在大湄公河次区域......
随着木薯作为生产非粮燃料乙醇的原料地位的确立,世界各国对木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中国成为木薯最大的进口国。在对云南木薯产业现状......
通过分析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要加强构建优势互补的广西区域经济生产......
中国与东盟各国次区域合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已成为双方合作的一大亮点。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省份与东盟各......
在当今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中,次国家行为体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主动推进与塑造区域合作进程的作用。地......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构成了一个地区子系统:中国(云南)和泰国以及亚行是该地区子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柬老缅越和一定程度上的东盟、湄......
该文旨在弄清两个国家级区域对外开放战略即“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战略”两者的相互关系与作......
一、基本思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平台,以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与开放为动力,以项目为......
本刊讯5月18日,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与......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云南面向西南的对外开放,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从我国对外开放的“末梢”,一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
"高阶的"次区域主义有其内在逻辑和实践基础,是中国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尝试。在梳理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建设的相关理论和......
"桥头堡"建设,是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通道优势,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提升云南沿边开......
<正>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两廊一圈"框架的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形成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苏正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充满无限商机的时刻,建议云南民营企业家抢占东盟市场,制定走出去的发......
<正>河口支行作为1994年云南省首家开办边贸结算业务("边贸结算"2009年以后改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致力......
昆曼通道从2008年通车至今已经有6年,但一直存在通而不畅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而这三方面的因素也正......
<正>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广西处在多区域合作的交汇处,地缘优势突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
<正>大湄公河次区域(英语简称GMS)合作是中国(云南与广西)、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6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展的次区域......
<正>引言大湄公河次区域(GMS①)合作开发是1992年在亚行的倡导下发起的,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
中泰两国地理接近,睦邻友好,中泰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主持下,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正式启动,引起了国际社会......
东南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盟是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泛北部湾合作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次......
<正>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简称GMS)[1]是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倡导下成立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
2005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
<正>澜沧江—湄公河是东亚重要的国际河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
<正>2006年,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的提出,涌动了中国北部湾的热潮。这是国家的战略。“一轴两翼”战略构......
当前形势下中国需要加大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展缓慢,WTO谈判陷入僵局,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对次区域各国在经济、政治及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一直......
<正>我国云南省与越南、缅甸和老挝三国接壤,有4061公里陆地边境线。云南的最大优势在于区位,是国内离印度洋最近的省份,同时可以......
在区域合作中加强各国的税收协调能有效约束有害税收竞争的负面效应,实现合作方"互利合作,共享繁荣"的目标。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
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主体之一,跨境民族经由跨境流动,实现技术与信息转移,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通过推动边境地区地方......
自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大湄公河流域一直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与次区域各国的合......
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日益为学界和政界所关注。但由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宗教与民族矛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