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相关论文
“新力量”女性导演群体作为当下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主动认知自己的性别、身份,体认女性的处境和女性所处的历史文化地位,是作为......
《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发表40年后,NECSUS杂志邀请了劳拉·穆尔维和安娜·贝克曼·罗杰斯,与该杂志的编辑安妮·范·登奥弗,围绕劳拉......
本文研究了好莱坞电影中的东方女性形象,认为这些女性形象是好莱坞电影制作者眼中的形象,是他们的主观镜像,是被“建构”和“想象”出......
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
本文以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为方法论,从叙事、人物形象、符号的颠覆三个角度,对影片《末路狂花》和《卡萨布兰卡》进行别样的解读。在......
全球化下中国“花木兰”故事从中国走向世界,为女性主义的电影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版本.从电影角色的女性角色叙事看,木兰的互文叙事......
<正>性别,包括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
一.精神分析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精神分析理论将电影比作是“梦”,电影批评者的工作就好比是“释梦”。所谓释梦, 是将梦作为其中欲......
“他者”与“解构”作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关键词,是受拉康精神分析学和德里达“解构”哲学的启发。前者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
本文以《安妮日记》1959年的好莱坞电影版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对《安妮日记》从日记文本到电影的改编现象作分析,......
<正>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六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中有五部被改编拍成电影,取得了较高的艺术造......
<正>影片《春风秋雨》是根据美国女作家范尼·赫斯特1932年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是瑟克的好莱坞事业的收尾之作,它将情节剧的......
<正>作为一位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准确地说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早在一九七五年就凭借着《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诞生以来,已成为当今电影艺术领域影响深远的创作指南和研究方法。由于女性主义具有天然的政治......
女性主义电影观众理论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者借助于精神分析等理论对女性观众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对女性......
<正>回首新中国电影走过的坎坷历程,会发现追随着电影发展的脚步,一代代的女性导演以她们的大胆、执著、睿智,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的兴起,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政治权利之外的意识形态......
本课题以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为研究文本,借助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分析方法,借鉴精神分析学、符号学等学科对于女性主义......
被传统理论定义的女性主义电影是一种立足于女性特征,以女性为叙事主题,并且以女性为主要收视目标的文艺表达形式。然而这一电影类......
李玉导演的电影新作《万物生长》改编自冯唐同名小说,然而,电影与小说却呈现出迥异的性别气质。从文字到影像,"万物生长"的青春符......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
<正>关于性别和性别等级的观念,是女性主义在社会文化的诸多层面所关注的焦点。女性形象及其所表达的主体意识则是电影等视觉媒体......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机器理论的发展,凝视问题受到电影学者的关注。论文首先回顾劳拉.穆尔维的突破性研究,她以精神分析方法为工......
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在西方由来己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看与被看的视觉二元结构也深入人心。随着现代哲学中心化主体......
<正>2017年6月10日-17日,为期八天的复旦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新媒体与社会性别"研究工作坊在复旦大学举办。迈入21世纪,新形式的等......
本文以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为依据,选择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女导演的电影进行分析。首先是从中国女性导演整个历时性的发展中,探寻进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纪念100周年,这意味着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正是五四新文化运......
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诞生初期的20世纪70年代,以《女性与电影》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对安德鲁·萨里斯等人所倡导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