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玉相关论文
易俗社红火时,只要一响锣,就有戏迷来,因此被誉为“戏窝子”。这“戏窝子”里最出名的一出戏,就是《三滴血》。 《三滴血》的编剧范......
清末举人出身的孙仁玉是陕西易俗社主要发起人之一,他认为编演戏曲是普及教育的重要途径.易俗社成立后,他身体力行编写剧本,是剧社......
今年是西安易俗社成立八十周年的纪念。易俗社是顺应辛亥革命的需要,于1912年成立的一个新型的戏曲团体。它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江......
由临潼文化馆张玉振撰写的十七万字专著《孙仁玉传》出版后,在文艺界引起了反响。七月十五日西安市戏剧家协会、西安市文学艺术创......
<正>能独立创作剧本是易俗社区别于其他戏曲班社的重要特点,以李桐轩、孙仁玉二位创始人为核心,下设编辑部,形成了四五十人的庞大......
西安易俗社是在民国初年戏曲改良的大潮中建立的,其改良剧目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高度重视戏曲的社会功用价值,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对......
元曲开创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然而,《元史》对元代曲家只字不提。《四库全书》文学作品中的诗、文都归于附属性的集部,词......
<正>20世纪初期波及全国的戏曲改良运动,最终以剧社形式沉淀下来的,除了成立于1912年8月13日的西安易俗社,还有同样成立于1912年的......
<正>2013年9月15日,三集电视文艺专题片《我们的易俗社》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引起各界关注。该片以向易俗社诞辰一百周年献......
<正>在戏曲艺术低迷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强调以"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戏曲剧社,能在动荡剧烈的近现代中国存续一百......
<正>欣闻百年易俗剧场终于新妆亮相,于是前去一睹芳容。但见修缮一新的剧场门前马路边一字儿排列着三通石碑,上前一看,原来它们分......
<正>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被公认为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就曾说过,"世界上具有半个世纪......
最初看易俗社演出,是 1949 年西安刚解放的时候,那年我刚满 11 岁,随从在西北军的大学学习工作的父亲进了城。我从小喜欢看戏,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