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改革相关论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文化变革中,戏曲的改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
全面抗战初期,由于与民族战争的形势格格不入,被称为“旧戏”的传统戏曲曾一度受到排斥。但在抗战动员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
在王元化百年诞辰之际重温他的京剧观,特别有意义.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京剧的振兴与发展所作的思考很有价值.他认为在道德观念上,......
<正> 1993年6月2日,上海戏剧家协会召开淮剧《金龙与蜉蝣》学术研讨会,现选登部分发言摘要如下: 严明邦(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如果戏剧界也有“后新时期”之说,那么,九十年代话剧的一个明显标记,就是“小剧场”戏剧的重新崛起,而它与八十年代(新时期)相比,......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的戏曲舞台上 ,曾经出现过一种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实用主义的京剧改革模式 ,本文称之为“延安模式” ,并......
新时期以来《曹操与杨修》等一批戏曲佳作的问世,已经让人意识到一种风范的存在,它们应该获得美学和历史的定位。笔者认为,这是一......
戏曲现代戏,是以辛亥革命前后至今的社会生活为表现对象,以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认知、创作理念、创作方法为表现手段所创作的戏......
自五四以降,在激进主义挟裹下的中国戏曲改革总是在“突破”与“返回”之间承受着多种危机的挤压与煎熬。尤其是1942年毛泽东发表......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即将付印,编委会要我写一篇短序,扼要地说明几个问题,帮助读者对编辑这套丛书的了解。一......
秦腔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甘、宁、青、新一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对多种地方戏尤其是......
因为我父亲是鲁艺音乐系第四期学员,我便参加了在北京的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的工作。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延安鲁艺的师生,也认识了北京一......
“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于1956年在哈尔滨召开,此次会演是黑龙江省戏曲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对于黑龙江省戏曲改革......
2015年广州有不少戏曲演出,除了最令人瞩目的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羊城举行外,还有广东省内粤剧与雷剧、山歌剧、西秦戏各种稀......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也是戏曲改革的先驱。抗日战争时期,田汉把握时代最强音,改革传统戏曲,创作了一批振奋民族精神、抵御......
戏曲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已历经六百余年,但随着时代更替,科技发展,中国影视行业的迅猛腾飞,各种新型娱乐样式的出现,......
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政治认同可以理解为:社会个体对于政治共同体及其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并且能够按......
建国初期,戏曲作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共宣传新政策、树立新形象并引导教育人民的重要载体。但当时戏曲领域存在着......
古老的戏曲能健康地活到今天,是因为它追随时代不断地更新;而戏曲如今的不景气,是因为它的现状呈现着倒“金字塔”态势,即传统戏......
一、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戏剧形成的历史背景自1894年甲午战争起,大连就成了帝国主义争夺之地。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了大连,大......
在我家的相册中,保存着两张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与人民剧场演职人员的合影,每当看到这两张照片,我就不禁想起周总理关心中国国家京......
2005年12月23日,著名白族戏剧家杨明先生走完86岁人生历程病逝于昆明。这是云南戏剧界的重大损失。 杨明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云南......
过去关于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史的体制改造与文学史的剧本改编.本研究从表演理论和媒介理论入手,将“十七年”......
本文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戏剧学、戏剧形态学、种类学、母题等理论对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先驱,话剧创始人之一,旧剧改......
1949至1952年是中国戏曲改革史上承先启后的三年:此前戏曲改革的理论,在半个多世纪里众说纷纭、百花齐放,却在此间经过全面的清理与......
20世纪40至60年代中期,即新中国建国后的“十七年”间(1949-1966),戏曲这一古老艺术样式受到空前重视,政府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展开......
中国民族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这在50年代、80年代这两个时间段表现得尤为突出.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显......
当前,随着戏曲改革的深入开展,戏曲乐队在伴奏与体制方面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便是戏曲乐队的编制越来越齐备,日新月......
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和克里特等地区的戏剧之所以能在文明社会来临之际 ,就伴随着人类自身的成长而诞生 ,并且立刻走向辉煌 ,主......
戏曲是民众公共的文化空间和娱乐方式,也是价值传播和道德教化的绝佳载体。戏曲与国家意识形态在精神本质上是相通的,具有契合性。......
一rn“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一个从酝酿到正式提出的过程.rn“百花齐放”是在戏曲问题上提出来的.新中国建立后,在当年文......
梅兰芳与《女起解》──写于梅兰芳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许国杭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梅先生承上启下,在中国京剧史上......
作者以一个"老戏改"的身份,回顾、总结了自己参加戏曲改革工作的认识及其深化和曲折的四个阶段,指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反......
中国戏曲自12世纪成型,历经种种兴衰,不过,戏曲的这些嬗变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内部进行的。清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后,戏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淮海戏的"去民间化"随着戏曲改革的实施而产生,艺人的身份及民众与淮海戏之间的距离产生了大的变化。随着二十世纪九......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从诞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戏曲的宣传和教育功能,将戏曲作为传播其政治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对......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戏剧(包括戏曲、话剧和歌剧)的重要性在中国受到空前重视和强调,从边缘艺术样式逐步升腾为地位显赫、备受主......
洪忠煌先生近期的文章《“回归本体”与“杂交重塑”的双轨策略——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漫议》认为,戏曲就是“旧瓶旧酒”的传统戏曲,它......
潮剧的四大调式、三大板式和衔接结构构成了潮剧的音乐基础,失去了这三大基础,就不可能成为潮剧,这也就是属于改革中应该保留的“......
【正】 建国以来,上海艺术表演团体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改造、整顿旧戏班,国营剧团开始建立并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