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可达性相关论文
交通公平是我国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交通公平对建设公平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就业可达性体现......
联合国“人居三”的《新城市议程》中明确提出“创造可持续、安全和门槛低的城市交通”,重点关注了公共交通及非机动车优化,而公共......
流动人口作为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职住及通勤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然而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们的就业—居住空间跨度不断扩大。通勤方式的多样化和通勤效率的提高会对就业者的职住状况产生影响。以通勤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机动化的不断加速,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为了支撑城市建设与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
为准确把握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特征、理清轨道交通发展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合国际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城市人口经济普查数......
凯恩的空间不匹配假设认为居住在内城的弱势群体有较低的就业可达性。但有关这一假设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因为多年以来实证研究不断......
便宜、快速、方便的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长时间、长距离通勤、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并存是目前中国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城市问......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变化日益剧烈并影响城市空间布局。采用基于重力模型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2000、2005、201......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通勤距离越来越长,考虑到城市就业中心附近高额的居住成本,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居住在较为偏远......
中国大城市的职住分离导致居民就业可达性失衡。为了弥补以往居民就业可达性与个体收入因果关系研究的不足,使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
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
城市失业空间特征的研究通常以测度就业可达性为基础,但现行的测度方法则往往过于简单化。本论文提出一种较优的可达性测度方法,从......
城市的制度转型和空间重构加剧了职住分离现象,降低了居民就业可达性,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是影响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因素之一。基于......
城市职住空间错位的研究通常以测度就业可达性为基础,但传统测度方法在应用到国内城市时具有明显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就业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
自我国开始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以来,保障房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促进了安居。然而,它是否......
女性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亚群体单元,改革开放后经历着重大变化的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大部分女性成为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工作者......
空间错配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集聚、职住分离、房地产市场歧视等城市空间......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和问卷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和分析了上海都市区内部以街道为空间尺度的就业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
<正>该研究是布鲁金斯学会2009年启动的"大都市区的机会"系列(Metropolitan Infrastructure Initiative Series and Metropolitan ......
将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方法引入到就业可达性测度研究中,在证明方法有效性的同时,也对研究案例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就业可达性空间格局、......
基于问卷调查的非汇总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度了北京城市124个街道的就业可达性,并作为职住空间错位的标......
<正>土地使用年限续期对于中国城镇化是"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诺亚方舟"?由于对相关法律条款的解释含糊不清,自2016年初中国部分土......
改善城市网络研究中的空运分析方法Refining the Air Traffic Approach to CityNetworks源自:Urban Studies,2010,47(10):219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