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遗址相关论文
新疆尼雅遗址一号墓地出土纺织品文物丰富,是研究古精绝国服饰及其物质、精神文明的珍贵实物资料。靴作为我国古代西北地区代表性......
摘要: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出土服饰文物,解决服饰文物复原工作中研究制作周期长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进行考古服饰虚拟复......
西昆仑山脉出山径流尼雅河,系依赖上游源区冰川融化及山区降雨才得以形成。进入平川区、尾闯地区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条件及其下......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和田市民丰县境内,遗址沿尼雅河呈条状分布,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它是西域36国中的“精绝国”故地,时代......
本文对尼雅遗址档案室的发掘情况、尼雅遗址的小档案室以及文书制作与档案管理的方法 ,进行了阐述。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丝绵锦袍出土于尼雅95MNⅠM3号墓,穿于女墓主人上身最外侧。由于长年埋藏于地下,锦袍出现糟朽、破裂、残缺等严重病害。为了研究丝......
精绝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史料对其记载十分缺乏,对于其社会生活各方面情况更是所知寥寥。文章拟利用近百牟来尼雅遗址发现的......
尼雅遗址等地出土之佉卢文书中,有一部分属书面契约,其中主要部分已得到转写、译释.佉卢文契约文书在时间上早于吐鲁番和敦煌所出......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尼雅河畔。气候干旱、常年受风沙掩埋的自然条件下,完好的保存了东汉时期突然消失的......
尼稚传说——遥远的记忆 尼雅遗址即尼雅古城,是距今约1800年的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精绝国的国都所在地。精绝国立国时间在公元......
以尼雅出土的汉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汉锦的品种、织物结构和图案风格等,详细阐述了汉锦的织造技术与工艺,以期加强对蜀锦技艺的进......
利用春节放长假的休息时间,大年初一里我背上相机从昌吉出发,又是一番长途跋涉,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心地区的尼雅古城遗址探险摄影。......
尼雅考古收获及不足——二十世纪尼雅考古反思王炳华没有一点夸张,尼雅考古,是与二十世纪共始终的一个课题。1901年元月,A·斯坦因进入尼雅......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地,对其考古发现和出土文书的研究一直是西域古代文明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尼雅遗址考古出土文物和佉卢......
楼兰——一个西域小国,曾经是西域丝路明珠和著名绿洲,也是佛教文化鼎盛之邦。但是,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舞台,最......
中国中古史时期之考古学遗址中,鲜有如塔里木盆地之尼雅遗址者,既保存下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遗迹和遗物,同时又出土了数量巨大的文......
本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从而使尼雅一夜......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民丰县城以北10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上。遗址以北纬37°58′325″、东经82°43′145″的佛塔为中心,面积约170余平方公里......
1995年尼雅考古的新发现于志勇继1959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东汉合葬墓及精美丰富的随葬品轰动于世之后,199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参与自治......
<正> 古代新疆地区,早从原始社会阶段开始,就存在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对古代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汉代以来的我国汉文史籍中曾......
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织文初析于志勇在被选列入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尼雅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座汉晋时......
<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疆最大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机构,被国家文物......
期刊
<正>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调查过程中,新发现一处墓地(编号95MNI号墓地),并随即实施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取得重大收......
<正>楼兰之谜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完成了罗布泊西部的探险开始返程。这时,他和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发现用于......
<正>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
<正> 早在两汉以前的远古时代,我国新疆地区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即已同我国其他部分发生密切的联系。新疆普遍发现的细石器文化同甘肃......
尼雅遗址出土佉卢文书中的大部分已得到转写和译释。根据对其记录内容、年代与出土地点(遗迹群)组 合关系的分析,可以大致地复原尼......
<正> 过去,当讨论"中国纸与造纸术之传播"这个大课题时,曾经引申出一个次生问题,即有些学者提出的,在纸张得到完全使用之前,存在过......